第12课 条件计算 教学课件(共16张PPT)+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设计 五下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条件计算 教学课件(共16张PPT)+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设计 五下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情境导入:
本单元项目式 主题:控制系统中的计算
空调系统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过程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
条件计算就是将数据与预先设定好的条件(规则) 进行比对和匹配,符合哪一种情况就给出对应结果的计算类型
单元问题:
本单元项目式 主题:控制系统中的计算
想一想
空调是如何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的
如果没有循环控制结构,会对过程控制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12课 条件计算》
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
-第3单元 控制系统中的计算 -
珠珠老师
信息科技 课件
2022新版课标内容
1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2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目录》
信息科技
01
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活动1
01.知识点讲解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条件计算来解决问题。运用条件计算时,首先需要明确可选的条件和对应的计算规则,然后将输入的数据与条件进行匹配,选择对应的计算规则得到计算结果。
如学校判断早锻炼是否出操,就是一个运用条件计算的决策过程第一步,明确决策的条件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01
01.知识点讲解
学校早锻炼是否出操的决策条件如下:
一是天气条件,如果下雨、下雪或者大雾天气,就不出操;
二是地面条件,如果地面积水,路面湿滑,就不出操;
三是空气质量,如果空气质量指数高于 200,就不出操。
第二步,获取数据,对照条件,做出决策
获取当天早上的实际天气、地面情况和空气质量等数据,与决策条件进行一一比较,从而得出一个判断结果。比如,当天早上天气晴好,地面干燥,但空气质量指数高于 200,根据条件判断,做出“不出操”的结论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01
01.知识点讲解
条件计算和查表计算有什么不同
思考与讨论
02
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活动2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02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控制系统采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如空调制冷、冰箱恒温等
以空调系统实现制冷为例
其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如下:
打开空调,设定工作模式和预设温度(用t 表示),夏天一般设置成26°C(t=26)。空调的室内机中装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室温(用f 表示进行实时检测并传送到控制模块.
空调的控制模块通过对预设温度 t 和实际室温f进行条件计算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02
系统运行之初,室温f远远高于预设温度t,即f >t,此时,通过条件计算,匹配“情况 1”,控制模块输出“制冷启动”的信号,制冷机构收到信号后,开始制冷。
当空调制冷机构运行一段时间后,室温f逐渐降低,接近并达到预设温度t,即f=t,通过条件计算,匹配“情况 2”,于是发出“制冷停止”的信号,制冷机构收到信号后,停止制冷。
当空调制冷机构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室温f又逐渐回升,直到高于预设温度t,即f>t。此时控制系统经过条件计算,再一次匹配“情况 1”,控制模块再一次发出“制冷启动”信号,制冷机构重新开始工作......
01.知识点讲解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02
经过这样制冷、停止、制冷、停止的不断重复过程,室温逐渐被控制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实现了预期控制目标
01.知识点讲解
冬天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又是如何进行条件计算的
思考与讨论
使用流程图表示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条件计算过程。
练习
1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2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总结》
信息科技
《感谢观看》
- Thank for Viewing -
珠珠老师
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第12课 条件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202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节课分为两个活动:“生活中的条件计算”“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两部分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综合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了解生活中的条件计算;(信息意识) 2、了解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设计原因:了解条件计算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渗透需要作为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设计原因:了解条件计算实现控制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应作为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空调系统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过程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 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条件计算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3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条件计算来解决问题。运用条件计算时,首先需要明确可选的条件和对应的计算规则,然后将输入的数据与条件进行匹配,选择对应的计算规则得到计算结果。 如学校判断早锻炼是否出操,就是一个运用条件计算的决策过程第一步,明确决策的条件。 学校早锻炼是否出操的决策条件如下: 一是天气条件,如果下雨、下雪或者大雾天气,就不出操; 二是地面条件,如果地面积水,路面湿滑,就不出操; 三是空气质量,如果空气质量指数高于 200,就不出操。 第二步,获取数据,对照条件,做出决策 获取当天早上的实际天气、地面情况和空气质量等数据,与决策条件进行一一比较,从而得出一个判断结果。比如,当天早上天气晴好,地面干燥,但空气质量指数高于 200,根据条件判断,做出“不出操”的结论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控制系统采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如空调制冷、冰箱恒温等 以空调系统实现制冷为例其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如下: 打开空调,设定工作模式和预设温度(用t 表示),夏天一般设置成26°C(t=26)。空调的室内机中装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室温(用f 表示进行实时检测并传送到控制模块. 空调的控制模块通过对预设温度 t 和实际室温f进行条件计算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系统运行之初,室温f远远高于预设温度t,即f >t,此时,通过条件计算,匹配“情况 1”,控制模块输出“制冷启动”的信号,制冷机构收到信号后,开始制冷。 当空调制冷机构运行一段时间后,室温f逐渐降低,接近并达到预设温度t,即f=t,通过条件计算,匹配“情况 2”,于是发出“制冷停止”的信号,制冷机构收到信号后,停止制冷。 当空调制冷机构停止工作一段时间后,室温f又逐渐回升,直到高于预设温度t,即f>t。此时控制系统经过条件计算,再一次匹配“情况 1”,控制模块再一次发出“制冷启动”信号,制冷机构重新开始工作......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小组合作探究 条件计算和查表计算有什么不同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小组合作交流 冬天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又是如何进行条件计算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3、课堂小结(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本课内容: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学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识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共1张PPT)
学习单
1
活动1:生活中的条件计算
空调系统是通过怎样的计算过程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
实践探究
班级:5年__班
组别:______
2
活动2:运用条件计算实现过程控制
冬天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又是如何进行条件计算的
思考与讨论
“268
m区s
60
空调系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第12课 条件计算》作业设计
作业分析
作业类型 基础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 跨学科综合作业
作业类别 课时作业 单元作业 学期作业
应用场景 课前预习 课中练习 课后作业
作业对象 全体学生作业 学生根据情况可选作业
设计思路 通过比较、综合、拓展,巩固本节课知识点,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沟通交流,提升协作能力。
作业内容
【难度等级:★★★★】使用流程图表示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条件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