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即时的交流与分享 教学设计课题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教材分析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五单元的第2课,重点聚焦在即时通信工具的认识与使用上。本课内容紧贴当代学生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方式。教材首先介绍了即时通信工具的概念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新型交流方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随后,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注册账号、添加联系人、发送信息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这一技能。总体而言,本课教材设计科学、实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即时通信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了解即时通信工具与传统通信方式的区别,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计算思维:通过学习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培养逻辑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例如能够熟练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多人协作和信息整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在线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讨论,提升数字化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能够结合即时通信工具的特点,探索新的交流方式和信息分享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和权益,不传播虚假信息或恶意言论;同时,能够积极参与网络社区的建设,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 了解即时通信工具。难点 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平时都用过哪些即时通信工具?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使用过的即时通信工具及其带来的便利,如微信、QQ等。 通过生动形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即时通信工具的主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即时通信工具教师活动:介绍即时通信工具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展示不同即时通信工具的界面和功能,让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了解。环节二: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教师活动:演示如何注册账号、添加联系人、发起聊天等基本操作。讲解在聊天过程中如何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的消息。强调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敏感信息等。环节三:即时通信工具的社交功能教师活动:介绍即时通信工具的社交功能,如建立群聊、分享动态等。演示如何创建群聊、邀请成员、设置群聊权限等操作。分享一些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团队协作或社交活动的案例。 认真听讲,理解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观察不同即时通信工具的界面,了解其功能和特点。跟随教师的演示,学习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操作。尝试发送不同类型的消息,如文字、图片等。思考并讨论如何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保护个人隐私。听讲并了解即时通信工具的社交功能。尝试创建群聊,邀请同学加入,并进行简单的交流。思考如何利用即时通信工具丰富自己的社交生活。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观察,使学生对即时通信工具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即时通信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意识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介绍即时通信工具的社交功能,拓宽学生的应用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完成一项团队协作任务,如共同编辑文档、策划活动等。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分组合作,明确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即时通信工具。共同完成团队协作任务,如分工合作编辑文档、讨论策划方案等。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技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即时通信工具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即时通信工具的理解和掌握。听取教师的评价和鼓励,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成就感,同时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 即时的交流与分享即时通信工具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