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2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2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通过情境理解和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能分步或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重 点 掌握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 点 理解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算理。 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一直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本节课开始,算式中会出现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法在后而又需要先算的题目,学生容易受到原来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适当借助现实情境,并呈现矛盾冲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再结合直观形象的主题图有利于学生寻找信息和提出问题,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一、谈话导入
1. 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瞧,老师这有一些酸奶。
二、获取数学信息
1.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4组酸奶。
生2:前3组,每组4盒,最后一组只有3盒。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3.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请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学习任务一:探究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探究方法时,通过呈现不同的列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结合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一、理解题意
1.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4组酸奶中,最后1组数量不同,其余3组都相同。
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酸奶,可以怎样求?
生:先求前3组有多少盒,再加上最后1组的就是一共有多少盒。
2.师:你们能试着写出算式吗?
请把你们的算式写在学习单上。
二、列式解答
1.师:根据我们刚刚的分析,你们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并说明你算的是什么?
生1: 我先算前3组,每组4盒,这3组的数量可以用3×4=12(盒),再算一共的12+3=15(盒)
生2: 我也是这么算的,不过我列的是综合算式。
3×4+3
追问:可以把算式写成3+3×4吗?
生: 可以。
2.师:仔细观察,这些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不同点是,第1个是分步算式,第2、3个是综合算式。
生:相同点是,都是先算3×4。
3.师:先算3×4,都是求的是什么呢?
生:3×4求的是前3组的酸奶有多少盒。
三、.探究算理。
(1)3+4×3这道算式为什么要先算4×3呢?
学生在探究中感知要想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这个问题,就要把前三组共有几盒酸奶和第四组酸奶的数量合起来。所以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这样计算,为什么不对?
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理解如果先算3+4,是把一组3盒的和一组4盒的合起来,再乘3,不符合题意,所以这样计算不对。
四、规范书写
1.师:原来这三个列式都是先算3×4,即先求前3组酸奶的盒数。
师:前面两种很好理解,可是第三种3+3×4,3×4在加法后面,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
请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原来,乘法属于二级运算,加法属于一级运算。所以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而且,这里还要注意的是,算式中没有括号,只含有加法和乘法,我们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那在计算时,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生1:等号要写在算式左边,等号还要对齐。
生2:第一步中先算乘法,加法不参与计算,直接落下来。
3.根据学生述说,再课件呈现。
学习任务二:探究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先计算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再尝试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对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同时为引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铺垫。】
一、尝试计算
1.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那么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你会吗?
2.课件出示:40 -3 ×6
3.学生小组讨论。
(1)算式中含有什么运算
(2)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如何书写解答过程
4.小组汇报。
生1: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
生2: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生3:书写时,等号对齐,第一步先算乘法,减法不参与计算,直接落下来,第二步算减法,写出结果。
5.课件呈现计算过程。
6. 师:要是我把乘法换成除法呢,你们还会计算吗?
课件呈现:72÷8-3 5+49÷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师:请你说一说,先算怎么?再算什么?怎么书写计算过程。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
生1:计算72÷8-3时,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72÷8-3
=9-3
=6
生2:计算5+49÷7:时,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5+49÷7
=5+7
=12
二、小结计算方法
1.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刚才计算的这些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这些算式,还有什么共同点?
生:没有括号。
2.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学生齐读。
师:这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生1:上节课学习的是同级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2:这节课学习的是两级混合运算,不管乘、除法在前、在后,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先看清运算符合,判断清楚运算顺序,也就是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计算出错。
学习任务三: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训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扩充所学知识的内涵,与以往所学知识构建清楚的块状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同时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6×7-14 72÷8+31 23+9×4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三、在○里填上“>”、“<”或“=”。
54-27÷9○9 24+2×3○39
6×8-5○19 2+6÷2○5
四、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看图列式计算。
水果店新进一批精品苹果,一共有60个。装了5盒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没有装盒?
【作业设计】
1. 理解并记忆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