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知识无涯,进步无界!Sheng ming bu xi,xue xi bu zhi zhi shi wu ya,jing bu wu jie!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实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单元重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的原理,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单元难点 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小棒、计数器、多谋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3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单元课时分配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1.小兔请客 1 1 12.采松果 1 1 13.青蛙吃虫子 1 1 14.拔萝卜 1 1 15.收玉米 1 1 16.回收废品 1 1 17.练习三(1) 1 1 08.练习三(2) 1 1 0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策略注重实践操作与游戏化学习,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概念。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时反馈与评价,确保每位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技能。通过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计算能力。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1课时 小兔请客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填空。 (1)50是由( )个十组成的,70是由( )个十组成的。 (2)9个十组成( ),3个十组成( )。 教师:第4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小兔请客)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1)出示课件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每盘有多少个果子?一共有多少个盘子?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桌子上原来有3盘果子,小兔又拿来了2盘果子,每盘有10个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教师:那可以怎么列式呢?(指名回答) 学生:20+30=□。 (3)操作交流。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下图) 教师:观察你们摆的学具,你打算怎样计算呢?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预设: 学生1:十个十个的往后数,30,40,50,所以20加30等于50。 学生2:先摆2捆小棒表示20,在摆3捆小棒表示30,20加30就是2个十加3个十,结果是5个十,就是50。 学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2个珠子,再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十位上的珠子数量就是2加3等于5,所以20加30等于50。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们用了三种方法进行计算。一是十个十个地数,30,40,50;二是利用数的组成,20是2个十,30是3个十,2个十加3个十得5个十,是50。三是用类比的方法,2加3等于,所以20加30等于50。 2.学习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1)出示课件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桌子上原来有5盘果子,刺猬拿走了1盘,每盘果子有10个,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教师:那可以怎么列式呢?(指名回答) 学生:50-10=□。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用这些方法能否计算这个算式呢? (3)操作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我看同学们都算出来了,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计算过程?(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十个十个地往前数,40。 学生2:5个十减1个十得4个十,是40。 学生3:5减1等于4,所以50减10等于40。 …… 教师:同学们都得出了相同答案,50减10等于40,结果是否准确了,以小组单位我,借助学具来验证一下。 课堂预设: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下图) 学生1:先摆5捆小棒表示50,再从其中拿走1捆,就是5个十减1个十等于4个十,是40。 学生2: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从计数器的十位上拿走个珠子,十位上的珠子数量就是5减1等于4,所以50减40等于10。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刚才总结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整十数减整十数,在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时,我们可以用十个十个地倒着数,也可以用数的组成和类比法计算。 (5)拓展研究。 教师(出示认一认课件):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时,我们需要将20个果子和30个果子加起来,我们把20和30这两个数叫作“加数”,得数是50,我们把50叫作“和”;解决还剩多少个果子时,我们把50个果子减去了10个果子,把50叫作“被减数”,10叫作“减数”,得数40叫作“差”。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然后独立计算。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算法。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谈收获,教师进行板书。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连一连的第4、5题。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20+30=50 ①十个十个地数,30,40,50。 ②2个十加3个十得5个十,是50。 ③2+3=5,20+30=50。 50-10=40 ①十个十个地往前数,40。 ②5个十减1个十得4个十,是40。 ③5-1=4,50-10=40。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让学生一“十”为单位进行操作,从而理解算法。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2课时 采松果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导入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口算下列各题。 20+60= 40+50= 60+10= 30+20= 2+6= 4+5= 6+1= 3+2= 教师:谁能来说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我是运用数的组成计算的,比如2个是加6个十得8个十,所以20+60=80。 学生2:我是根据2+6=8,所以20+60=80计算的。 ……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板书:采松果)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课堂预设: 学生:我发现松鼠妈妈摘了25个松果,小松鼠摘了4个松果。 教师:根据你们发现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3)结果汇报。 教师:谁来说一下你所提出的问题?(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我提出的问题是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学生2:我提出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学生3: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教师: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就是求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这两个问题可以看作为一个。 2.学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可以将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松鼠妈妈摘了25个松果,小松鼠摘了4个松果,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可以列加法算式25+4。 (3)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如下。 学生1:25是2个十和5个一。用2捆和5个根来表示,4是4个一,用4根来表示,要把它们合在一起,先把左边的5根和右边的4根合起来是9根,即5+4=9,再把2个十和9个一合一起,即20+9=29。 学生2:25就是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放2个珠子,个位上放5个珠子,25+4就是再在计数器的四个位上放4个珠子,计数器个位上的5个珠子和4个珠子合起来是9个珠子,20加9等于29。 教师: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棒和计数器演示了计算过程,把25分成20和5,先算5加4等于9,再算20+9等于29。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可以先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个位数加一位数,所得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 3.学习例1(2)。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该如何列式计算? 课堂预设: 学生:松鼠妈妈摘了25个松果,小松鼠摘了4个松果,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可以列减法算式25-4 (3)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教师引导:我们继续借助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如下。 学生1:从5根小棒中拿走4根还剩1根,再和右边的2捆小棒合起来20加1等于21,所以25减4等于21。 学生2:从个位上的5个珠子拿走4个珠子,个位上还剩1个珠子,再和十位上的2个珠子加起来,20加1等于21,所以25减4等于21。 教师:计算25减4时,我们先把25分成20和5,先算5减4等于1,再算20加1等于21。 课堂小结: 教师: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1)同桌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指名两名同学上台展示,教师评价。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 (1)先用计数器拨一拨,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2)指名学生上台计算,其余学生台下计算。 (3)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发现信息。 (2)学生列式计算,组内交流。 (3)集体订正,评价。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4、5题。板书设计 采松果 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知识简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可以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予以提炼重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导入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口算下列各题。 32+3= 45-1= 69-6= 3+25= 教师:谁能来说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我是根据相同数位相加计算的。 学生2:32+3,先算2+3=5,再算30+5=35;45+10,先算40+10=50,再算50+5=55,…… ……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板书:青蛙吃虫子)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并 课堂预设: 学生:有两只青蛙,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教师:你们可以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学生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青蛙?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可以并列式解答呢。(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大青蛙吃的虫子加上小青蛙吃的虫子,列式是56+30,不过这个算式我不会算。 (3)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教师引导:现在不会算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和小棒来表示两只青蛙吃的虫子。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表示,30是3个十,用3捆表示,要把它们合在一起,5捆和3捆合在一起是8捆,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十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86,即80+6=86。 学生2:在计数器十位上拨5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56,56加30就是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5个十加3个十是8个十,即50+30=80,在和个位上的珠子相加,即80+6=86。 课堂小结: 教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即几个十加几个十,结果和一位数相加。 2.学习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 教师引导:你们是如何列式的?(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56-30=26(只)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算出结果了,那我们借助小棒和计数器验证一下我们算的是否准确。 (3)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56用5捆和66根小棒表示,减去30就是从5捆中拿走2捆,还剩2捆,即50-30=20,再和6根小棒合在一起,即20+6=26。 学生2:从计数器的十位上拿走3颗珠子,还剩2颗珠子,即50-30=20,再和个位上的珠子合在一起,即20+6=26。 课堂小结: 教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减,即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 (5)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算一算,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那两个数相加减?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朗读题目,组内讨论解题方法。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2题。 (1)借助小棒摆一摆,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同学上台演示,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指名同学上台演示,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4页练一练第4、5、6题。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减,即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总结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4课时 拔萝卜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认识竖式,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计算。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77-60= 5+32= 98-2= 44+20= 教师:同桌之间交流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拔萝卜)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课堂预设: 学生:小白兔拔了36个萝卜,小灰兔拔了23个萝卜,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教师:那可以怎么列式呢?(指名回答) 学生:36+23=□。 (3)操作交流。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学生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计算过程。 课堂预设: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下图) 学生1:36表示3个十和6个一,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23表示2个十和3个一,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子,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即30+20=20;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3个珠子,6个一加3个一是9个一,即6+3=9,然后将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即50+9=59。 教师:这位同学的计算结果对吗,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指名回答) 学生2:先摆3捆和6根小棒表示36,摆2捆和3根小棒表示23, 把36根小棒和2捆小棒合在一起是,36+20=56,再和3根小棒合在一起是56+3=59。 教师:两位同学的结果是一致的,都是正确的。 课堂小结: 教师: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可以将两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个几个一相加,结果再相加;或者将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和另一个加数分别相加。 2.学习认一认,算一算。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观察计数器的计算过程,你们能用书写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式,那就是竖式计算。 教师:我们先把加数分别写成两行,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十位数和十位数对齐,先从个位算起,然后再算十位。 (3)拓展研究。 教师(出示课件用竖式计算):先自己在草纸上独立列竖式算一下,然后组内交流。 课堂小结: 教师: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独立计算。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算法。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完了,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进行板书。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6页连一连的第4、5题。板书设计 拔萝卜 36+23=56 30+20=50 6+3=9 50+9=59 36+20=56 56+3=59 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可以将两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个几个一相加,结果再相加;或者将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和另一个加数分别相加。 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计数器算出结果,然后通过小棒进行验证,从而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计数器的演示引出竖式计算。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5课时 收玉米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用竖式计算。 36+21= 11+44= 52+34= 32+45=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收玉米)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课堂预设: 学生: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教师:那可以怎么列式呢?(指名回答) 学生:57-42=□。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现在试着计算一下这个算式。 (3)操作交流。 教师: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组内交流。 (4)结果汇报。 教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的计算过程。(指名回答) 学生1:把40分成40和2,先算57减40等于17,再算17减2等于15。 学生2:把40分成40和2,先算57减2等于55,再算55减40等于15。 学生3:把57分成50和7,40分成40和2,50减40等于10,7减2等于5,10加5等于15 教师:我们要小棒或者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看看自己算的是否正确。 课堂小结: 教师: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们可以将被减数和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减,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个几个一相减,结果再相加;或者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被减数分别减去这两个数。 2.学习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想一想,填一填。 (1)出示课件。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能用竖式计算57-42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先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写成两行,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十位数和十位数对齐。 (3)拓展研究。 教师(出示课件说一说,错在哪里):自己想思考一下,然后组内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的结果。 课堂预设: 学生:第一个竖式相同数位没有对齐,3应该对齐5,结果是62;第二个竖式是减法算成是加法,相同数位相减,结果是23;第三个竖式是加法算成减法,相同数位相减,结果是88。 课堂小结: 教师: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看清楚符号,即个位和个位相加减,十位和十位相加减。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独立计算。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计算过程。 (2)课件出示答案,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完了,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进行板书。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8页连一连的第4、5题。板书设计 收玉米 57-42=15 57-40=17 17-2=15 50-40=10 7-2=4 10+5=15 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们可以将被减数和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减,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个几个一相减,结果再相加;或者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被减数分别减去这两个数。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并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从而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6课时 回收废品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塑料瓶图):同学们认识这些瓶子吗? 课堂预设:认识。 教师:这些都是塑料瓶,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对环境的危害可太大了,因此我们平时不可以乱丢塑料瓶等垃圾哦。 教师(出示情境图):有三位小朋友一起去收集塑料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吧。(板书:回收废品)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出示课件。 (2)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看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有三名同学在收集瓶子,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 学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学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3)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这个问题吧。 教师:你能用画图或者摆小棒的方式表示出小红收集的瓶子数量吗? 教师:谁来展示你的方法? 课堂预设:呈现学生不同的策略,图示如下。 学生1:我用1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先摆13根小棒,再接着摆小红多收集的3个,两次摆的合起来就是小红收集的瓶子数。(如下图) 学生2:我用1个○表示1个瓶子,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先画出小林收集的13个,再重新画13个○,然后填上小红多收集的3个,这个总数就是小红收集的瓶子数。(如下图) 小林:○○○○○○○○○○○○○ 小红:○○○○○○○○○○○○○ ○○○ (4)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我们摆的小棒和画的图,尝试列式解决,同桌之间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式?(指名回答) 学生:小红收集的瓶子数就是比13多3,13再添上3就可以了,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3+3=16(个)。(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3、3、16分别表示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13表示小林收集的瓶子数,3表示小红比小林多收集的瓶子数,16表示小红收集的瓶子数。 1.学习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出示课件。 (2)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教师:接下来我们探讨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和什么有关系? 课堂预设:跟小林收集的瓶子数和小青比小林少收集4个有关。 (3)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继续用摆一摆和画一画方式解决。(指名回答) 课堂预设:呈现学生不同的策略,图示如下。 学生1:我用1根小棒表示1个瓶子,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先摆13根小棒,小青收集的比小林收集的少4个,就从13个中拿走4个,剩下的就是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如下图) 学生2:我用○表示瓶子,先画出小林收集的13个,重新画13个,然后减去小青比小林少收集的4个,剩下的就是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如下图) 小林:○○○○○○○○○○○○○ 小青:○○○○○○○○○ (4)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我们摆的小棒和画的图,尝试列式解决,同桌之间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式?(指名回答) 学生: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就是比13少4,从13个去掉4个就是小青收集的瓶子数,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3-4=9(个)。(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算式中的13、4、9分别表示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13表示小林收集的瓶子数,4表示小青比小林少收集的瓶子数,9表示小青收集的瓶子数。 课堂小结: 教师: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 三、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题。 (1)组内合作讨论交流。 (2)指名同学说提出的问题,其余同学列式解决。 (3)教师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先动手画一画,在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教师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4、5题。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林收集了13个瓶子,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小青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3+3=16(个) 答:小红收集了16个瓶子。 (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3-4=9(个) 答:小青收集了9个瓶子。 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教后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用画一画和摆一摆的方法理解题意,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学生以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7课时 练习三(1)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学自主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与学生共同总结: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也可以用数的组成和类比法计算;又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先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个位数加一位数,所得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接着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减,即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最后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根据相同数位相加减计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内容(板书:练习三(1))新课教学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习三第1题。 (1)同桌合作用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计算过程。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习三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 (2)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习三第3题。 (1)组内交流不同类算式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集体订正。 4.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习三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5.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习三第5题。 (1)点名学生回答题目的意思。 课堂预设: 学生:哪个篮球框上的算式得数是68,就和小熊手中的球连起来。 教师:因此我们先计算出得数,再和68作比较。 (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点名回答三个算式的错因。 课堂预设: 学生:第一个算式个位上的数应该想减,而不是相加;第二个算式相同数位应该对齐,3是一位数,应该对齐7;第三个算式十位上的数应该相加,而不是想减。 (2)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P61练习四第6题。板书设计 练习三(1) 1.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也可以用数的组成和类比法计算计算。 2.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先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个位数加一位数,所得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 3.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同数位相加减,即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 4.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根据相同数位相加减计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本练习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获得直接经验。并让学生叙述算法,加深印象,课后再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备课年级 一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 第8课时 练习三(2)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本单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自主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与学生共同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 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内容(板书:练习三(2))新课教学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练习三第8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指名回答解题过程。 课堂预设 学生1:一个篮球22元,一个排球6元,求买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元,就是用篮球的价钱加上排球的价钱,用加法计算,列式是22+6=28(元)。 学生2:一个游泳圈23元,用20元买一个游泳圈还差多少钱,就是求20比23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是23-20=3(元) (3)组内提出其余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指名回答解题过程。 课堂预设: 学生1:亮亮有22节电池,丽丽比亮亮多36节电池,求丽丽回收了多少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列式是22+36=58(节)。 学生2:亮亮有22节电池,小军比亮亮少12节电池,求小军回收了多少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列式是22-12=10(节)。 3.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练习三第10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明答案不唯一。 (2)学生根据37进行列式。 (3)教师指名学生说一个两位数,学生进行列式。 4.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习三第11题。 (1)引导学生理解“一套”的含义。 课堂预设:一套衣服包括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 (2)学生独立解题,说明答案不唯一。 (3)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5.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习三第12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顽皮的小狗把墨水洒了,弄脏了作业本,算式有些数字可能看不见了,被遮住的可能是些什么数? (2)引导学生推理思考,学生独立解题,教师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五单元的全部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P63练习四第13题。板书设计 练习三(2) 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本练习课,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整理问题,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