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表格式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表格式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系统回顾和整理前面所需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的习惯与能力,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深入理解,在巩固技能的基础上,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梳理本学期各领域知识及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额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逐步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熟悉大数的读写,增强对计数单位和位值等的感受;进一步加强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认识,并解决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其验算;增强对时、分、秒的感受,熟悉时、分、秒的应用和单位间的换算。 3.进一步熟悉对八个方向的认识;增强对分米、毫米和千米长度单位的实际感受,熟悉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进一步直观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 4.进一步熟悉用自己的方式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的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单元重点 重点:整理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
单元难点 难点:发展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与学建议 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计数器。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数与代数 3 3 3
2.图形与几何 1 1 1
3.统计与概率 1 1 1
单元教学策略 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单元,教学策略应着重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回顾与梳理,强化学生对数与计算、图形与空间等核心内容的理解。利用多样化练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复习目标。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巩固认读时间及计算经过时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 认读时间及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除法和时间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1.复习除法竖式。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出示课件:52÷7=? 教师: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2.复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用进一法、去尾法和最优策略。 教师:谁能说一说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几种情况? 学生1:求“至少”问题用“进一法”。 学生2:求“最多”问题用“去尾法”。 学生3:求“组合”问题用“最优策略”。 3.复习时、分、秒。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时=60分,1分=60秒。 教师:关于时、分、秒,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1: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学生2:秒针走1小格是1秒。 学生3:1时=60分,1分=60秒。 学生4:经过时间的计算是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2练习“数与代数”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2)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4练习“数与代数”第1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2)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除法和时间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2、94页练习“数与代数”第2、3、12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1) 1.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用进一法、去尾法和最优策略。 3.1时=60分,1分=60秒。
教后反思 这节课先通过回顾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归纳的知识,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地加以肯定和赞赏。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大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等各方面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大数的读写和比较。
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生活中的大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1.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数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出示课件:读一读,写一写。 2630 1984 3025 6100 五千五百三十六 九千零二十 七千四百零五 教师:同学们,谁能读出或写出这些数?(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1:二千六百三十、一千九百八十四、三千零二十五、六千一百。 学生2:5536、9020、7405。 2.复习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2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下面三个数表示出来。 长江:约6397米 黄河:约5464米 京杭大运河:约1794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上台展示。 教师:谁能上台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 学生1:我用三种方式表示1794。 学生2:我用下面的方式表示6397。 学生3:我用下面的方式表示5464。 3.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起。 教师:把长江、黄河、京杭大运河的长度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从小到大排列:1794<5464<6397,比较数的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起,1794的最高位是1,最小;6397的最高位是6,最大。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2练习“数与代数”第4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2)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3练习“数与代数”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展示,集体订正、评价。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生活中的大数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2、93页练习“数与代数”第5、6、8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 1.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数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起。
教后反思 这节课先通过回顾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归纳的知识。复习课的特点就是梳理、练习、补漏、提升,在整节课中,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训练,让学生比较、提升,对错误的地方抓住典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纠正错误。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数与代数(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及验算,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1.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 出示课件: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这道题。(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1:用数线图计算236+148,在图上这样画,把148分成100+40+8,236+100=336,336+40=376,376+8=384。 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先拨236,再在个位上拨8个珠子,一共14个珠子,满10向前一位进1,个位上有4个珠子;十位上进1后变成4个珠子,再拨4个珠子是8个珠子;百位上再拨1个珠子是3个珠子,是384,所以236+148=384。 学生2:用数线图计算320-157,在图上这样画,把157分成100+50+7,320-100=220,220-50=170,170-7=163。 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先拨320,要从个位上拨走7个珠子,个位上没有珠子,就从十位借1当10,10-7=3,个位上有3个珠子;十位上借走1个珠子还剩1个珠子,不够拨走5个珠子,从百位借1,11-5=6,十位上有6个珠子;百位上3个珠子借走1个后还剩2个,再拨走1个珠子后剩1个珠子,是163,所以320-157=163。 2.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当十”。 教师:同学们,你会列算式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那怎样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呢?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1: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2: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减法再算一遍。 学生3: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加法再算一遍。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3练习“数与代数”第9题。 (1)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进行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3页练习“数与代数”第10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3) 1.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2.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当十”。 3.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减法再算一遍。 4.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种是用加法再算一遍。
教后反思 这节课先通过回顾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归纳的知识。本节课注重让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需要加强的地方。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辨认八个基本方向,能描述事物所在的方向;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角和直角。 2.结合实际情况学会估测距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八个方向;能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准确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方向、测量和认识图形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1.复习方向与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的。 出示课件:和同伴说一说在生活中怎么辨认东、南、西、北,并将下面的方向板填写完整。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怎么辨认东、南、西、北。(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学生2:指南针总指向南方。 学生3: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学生4:晚上北极星所在的方向是北方。 …… 教师:那地图上的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的。 教师: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除了东、南、西、北,其他四个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先把方向板填写完整,再说一说。 学生:先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好四个基本方向后,东和北之间是东北,东和南之间是东南,西和北之间是西北,西和南之间是西南。 2.复习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了? 学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教师:那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1:1千米=1000米。 学生2:1米=10分米。 学生3:1分米=10厘米。 学生4:1厘米=10毫米。 3.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长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和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角? 学生: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学生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了? 学生: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师:那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1:长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学生2:正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学生3: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和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4练习“图形与几何”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5练习“图形与几何”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进行订正。 3.课件出示教科书P95练习“图形与几何”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标一标。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集体进行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方向与位置、测量和图形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4、95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2、3、4、6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的。 2.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5.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6.长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7.正方形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8.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和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教后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归纳知识。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二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3月
辅助备课 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5课时 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统计调查的必要性。 2.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与记录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学期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统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深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1.复习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收集数据的方法:举手表决、问卷调查;记录数据的方法:“正”字法、符号法等。 出示课件: 教师:同学们,要调查我们班同学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四种球类活动的情况,该怎么进行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1:可以让大家举手选择,每人只选一种,然后把举手选择的情况做好记录。 学生2:可以进行投票,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球类活动,然后收集进行统计。 学生3:在记录的时候,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 教师:那我们用投票的方法来调查并记录吧。 学生进行活动,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出示课件: 教师:同学们,他们的记录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学生1:不一样,用画“√”的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在最后统计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地数,比较麻烦。 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后计算比较容易。
新课教学 (教与学)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概率与统计”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概率与统计”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独立写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整理和复习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设计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6页练习“统计与概率”第1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1.画“正”字法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复习旧知,通过操作并分析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情况,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