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的第 2章第二节。动物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之所以能够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对环 境的变化和体内外的刺激作出反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是因 为它们受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神 经系统的调节更快速,并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本章将为后续 章节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本节课是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后续教学内容打下基础。新课标中“稳态与调节 ”模块共有 1 个大概念, 下属 6 个重要概 念。本章内容对应第三个重要概念 1.3 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 内、外环境的变化, 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实现机体稳态。而对第二节的要求是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二、学情分析与第 1 节一样,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大多已经学过, 比如反射的 概念、反射弧的结构等。本节教材实际上是初中所学内容的深化,通过初中生物和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高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能通过实验等分析现象解决问 题。本节内容学生学习比较容易, 但想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转化为生物学概念可能比较困难。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神经调节方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部分与整体相联系的生命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理解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反射完成的条件。通过分析巴甫 洛夫经典实验, 能够归纳和概括出条件反射的特点和建立过程, 可以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4.社会责任:体会科学家爱国为民,甘于奉献的坚定信念,引起强烈的责任心。(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2)条件反射的形成及意义。2.教学难点条件反射的形成。四、教学策略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多媒体辅助法2.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设计实验法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 展示学习目标 迅速吸引学生注 意,充分调动学习 兴趣学习 新知 一、反射与反射弧 1.自主学习 找学生回答反射概念。 找学生举例。 辨析:①含羞草被触碰后, 叶片合拢下垂(×) ②被针扎了产生痛觉(×) ③红灯停,绿灯行( √ ) 总结反射三个要点, 一有中枢神经系统, 二 内外刺激,三做出规律性应答反应。 2.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 图。 ①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 成吗? ②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 部组成的? ③反射弧的各部分有何功能? 小组展示成果之后, 教师总结反射弧各部位 功能。 3.设计实验:探究反射完成的条件 探究反射完成的条件: 先由教师展示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刺激脊蛙的 反应, 然后讲解实验器材用处, 为学生提供 可选择性。 学生经过交流对比, 得出结论:完成反射需 要①足够的刺激②完整的反射弧。 培养阅读能力 分辨反射活动,深 入理解概念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分析综合能力 以及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 维以及动手操作能 力补充感觉的产生: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回顾接种新冠疫苗时可 以控制不缩手? 明确: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 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兴奋沿脊髓上传到大脑皮 层,及产生相应感觉。 巩固提升 展示题目,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 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 而传入神经元及神 经中枢未受到侵染, 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 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介绍脊髓灰质炎, 观看顾方舟视频, 引起学 生强烈责任心,培养爱国意识。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出示反射例子请学生归类, 并试着说出这样 划分的依据。 教师总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介绍巴普洛夫,播放巴普洛夫经典实验。 展示问题,小组讨论。 分析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思考: (1)食物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 是否属于反 射活动? (2)铃声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 是否属于反 射活动?这两种反射活动有何不同? (3)巴甫洛夫在训练过程中, 是如何将铃声 刺激和食物刺激联系起来的? (4)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否是永久的?若不是 永久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消退? 找学生回答问题,总结知识点 检测学生知识掌握 情况 通过观看顾方舟视 频引起学生强烈责 任心,培养爱国情 怀,同时养成科学 家不断探索的精神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 例子,初步理解反 射的不同类型 将课本上静态的条 件反射建立过程以 视频形式播出,学 生更容易认真观看 理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条件反射一旦建立, 是 否永久存在。 提醒学生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 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 和适应性,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 化的能力。 对我们学习的启示:学而时习之。 述能力,在合作交 流中突破难点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内容,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 发言。 让学生自己分析, 综合,通过交流, 反思,提高知识水 平作业布置 课后探究:医学上常用测试各种反射的方法 检测病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请同学们课 后收集有关资料。 摆脱常见的作业形 式,培养学生查阅 资料的能力,通过 探究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板书设计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2.反射弧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定义 2.条件反射的建立 3.条件反射的消退 4.意义六、教学反思1.导入有趣。以动画视频引出本节课, 吸引学生注意, 调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法等, 多次利用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融于其中, 去体会, 理解 知识内涵。最后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整理、归纳、理解所学的内容。3.实验部分有很多未知因素, 比如学生是否害怕, 能否正确做出实验,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