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7.7《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7.7《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第7课时 认识梯形 教学设计
课 题 认识梯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 7 单 元 第 7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梯形,了解梯形各边的名称,掌握梯形的特征,认识等腰梯形。 2.会画梯形的高,认识直角梯形。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 认识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学习梯形的初步认识,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点。
核心素养 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提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在图中找出梯形吗? 学生自行找出图中的梯形。为了让大家把梯形看得更清楚,把它描了下来。 总结:像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梯形也是四边形。 提出质疑:你知道梯形有什么特点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初步认识梯形 初步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并掌握梯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例9图。 1. 画梯形,认识梯形。 (1)提问:同学们,根据你观察的梯形,你能不能在方格纸上也画一个梯形? (2)学生自行画梯形。 (3)引导:大家画的图形明明形状、大小都不一样。观察这些梯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4)强调:梯形也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5)总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对比 (1)提问:同学们,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2)学生独立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引导:观察它们的构成。 (4)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都是四边形、有四个角。 (5)提示:观察它们边的特征。 (6)总结: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7)引导:同学们,其实梯形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8)讲解: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分别的意思是如果一条边是上底,那它所对应的就是下底,上底和下底是一种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短的那条称上底,长的那条称下底。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9)提问:你能把你画的梯形标上它各部分名称吗? (10)学生自行标出梯形各部分名称。 3. 认识等腰梯形 (1)提示:量一量梯形中两条腰的长度,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己测量。 (3)引导:用直尺测得两腰都是2厘米,即两腰长度相等。 (4)讲解:像这种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中,腰的长度可以和一条底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等腰梯形可以有三条边的长度相等。 任务二:认识梯形的高 掌握梯形的高的定义,会画梯形的高。 【设计意图:掌握梯形的高的定义,认识直角梯形,引领学生逐步加深对梯形的认识,为之后进一步探究梯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1. 认识梯形的高。 (1)引导:在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可以在上底上取点,也可以在下底上取点。 (2)学生画高。 (3)提问:如果梯形是侧着的呢? (4)总结:从梯形的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易错警示: 与平行四边形一样。(在梯形中可以画出无数条高,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且互相平行。) 2. 认识直角梯形 (1)提示:还有一种特殊的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就是直角梯形。 (2)强调:这个腰上的两角都是直角。垂直于两条底边的腰就等于梯形的高。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认识梯形,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课堂练习 1. 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 (二)学以致用 2. 判断题。 (1)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 )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 (4)梯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且都相等。( ) (5)梯形的高既和下底垂直,又和上底垂直。( ) (三)能力拓展 3. 选择题。 (1)用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上底3cm,下底5cm,高2cm)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厘米,底是( )cm。 A.6 B.8 C.10 (2)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可能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4. 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再量出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五、作业布置—拓“延伸” 1. 一个等腰梯形,上底长3cm,下底长5cm,一条腰长4cm,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多少? 2.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3.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4. 从梯形的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5.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梯形纸片摆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呢?请在图中勾涂出这个图形,并说明理由。 6.一个梯形的下底的长度是上底的4倍,如果将上底延长21厘米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板书 设计 认识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方法总结: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从梯形的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为引领,步步紧扣,突出问题来源于情境,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分明,联系紧密。在探究认识梯形时,部分学生对梯形的高的定义理解得不够清楚,出现“找不对高”的频率较高。其实画高很简单,先在底边上找一点,然后做点到对边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就是梯形的高。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几何方面的重视,注意到梯形中高与底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解题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梯形的高也有无数条。因此,在后面进行画高的时候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也对“认识梯形”进一步渗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