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课 题 三角形的认识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 7 单 元 第 1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1.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 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核心素养 通过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小明用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提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 学生独立思考。有的交通标志是三角形的。三角翼的支架是三角形的。   总结: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提出质疑:你知道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初步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课件出示例1图。 1. 画一个三角形。 (1)引导:同学们,你们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自行画三角形。 (3)提问:你们画出的这些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它们都叫做三角形呢?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讲解: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三角形的 3条边都是线段。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5)提问:三角形各部分都叫什么名称呢? (6)课件出示三角形的边、角、点。 (7)学生在小组里与同学互相指一指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任务二:三角形的特点 根据三角形的构成,学画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初步感受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无法构成三角形。】 1. 学习三角形的特点。 (1)引导: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任意连接三个点画三角形。 (3)总结:不在一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一个三角形。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任务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习画三角形已知底边上的高,从而系统地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将人字梁抽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了解高的特点,总结三角形中高的画法。】 课件出示例2图。 1. 认识人字梁的高。 (1)引导:你们看,这是建筑中的常用的人字梁,从侧面看它其实就是一个三角形。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2)提示:如果要量这幅图中人字梁的高,应该量哪条线段? (3)学生观察人字梁,尝试寻找它的高。 (4)讲解: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6)提问:人字梁的高和下面的这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7)学生自行思考并交流。 (8)讲解:它们互相垂直,所以我们要标上直角标记。量一量,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9)引导: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2. 示范画高。 (1)引导: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总结步骤:先确定底的位置,然后过对应顶点做底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就是底边上的高。 易错警示: (1)提问:三角形有几条高? (2)提示:结合三角形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由于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角形有三条高。) 任务四: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认识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课堂练习 1. 哪些是三角形? (二)学以致用 在方格纸上分别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和一个底3厘米、高5厘米的三角形。 (三)能力拓展 3.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 (2)选三块拼一个三角形。 (3)你还能用几块拼成一个三角形? 五、作业布置—拓“延伸” 1. 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2.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3. 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了三角形。它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4. 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5.用3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可以摆出1个正三角形,请用6根火柴摆出8个正三角形,怎么摆呢?试一试。 6.兔宝宝很聪明,答对了邮票商人的问题,商人便奖励兔宝宝一张邮票,这张邮票的图案如下,这个图形有多少条线段,多少个三角形呢?
板书 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方法总结: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了三角形。它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为引领,步步紧扣,突出问题来源于情境,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分明,联系紧密。在探究三角形的认识时,部分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理解得不够清楚,出现“找不出高”的频率较高。其实画高很简单,先确定底的位置,然后过对应顶点做底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就是底边上的高。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几何方面的重视,注意到三角形中高与底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解题前充分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每条高是对应着各条底边来的。因此,在后面进行画高的时候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也对“三角形的认识”进一步渗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