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第1课时 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课 题 确定位置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 8 单 元 第 1 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的情境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 1. 认识列和行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2. 会用数对描述方格上点的位置。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掌握了用“前后左右”、“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本课学习确定位置,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为以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核心素养 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你能不能说出每名同学的具体位置? 同学们尝试说一说。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提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数对? 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质疑:你知道怎么用数对表示位置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用列和行表示位置 描述位置,掌握用列与行的的表述方法来表示位置。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激活学生已有的描述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交流,引发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需要。明确数学上有统一的规则来确定位置,掌握列与行的的表述方法,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实现知识的同化。】 课件出示例1图。 1. 认识行和列。 (1)引导:同学们,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军吗 (2)学生自行寻找并描述小军坐在哪里。学生可能说法不一:小军站在第4组第3个、小军站在第3排第3个、小军站在第4队第3个…… (3)引导:同学们各种说法,因为如果选择的参照物或者方向不同,描述的小军的位置也不同,而且不同的描述也非常不便于交流。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准确简明的描述小军的位置。就是用列和行表示位置。 (4)提问: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 (5)讲解: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6)提问: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7)讲解: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易错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要先确定观察者。(前、后、左、右等分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 任务二:用数对表示位置 通过把场景图抽象成平面图,逐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演示“实物图—圆圈图--方格图”的逐渐抽象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个环节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是笛卡尔解析几何思想的精髓。】 1. 认识数对。 (1)引导:行和列都确定之后,是不是很容易就说出小军的位置了呢? (2)学生自行练习并交流。 (3)讲解:小军就坐在第四列第三行。再次规范:用列和行表示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4)提问:怎样能用更简练的方法表示小军的位置呢? (5)引导:为了使观察更直观,我们可以把场景图抽象成平面图,把人物简化为圆圈。 (6)讲解:找到小军的位置,标注出第4列、第3行。将第 4 列简化为数字 4,第 3 行简化为数字 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将两个数字括起来,(4,3),像这样的一组数就是数对。(列数,行数):通常,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 (7)提问:这里的数对该怎么读呢? (8)讲解:(4,3)就读作“数对四三”或者“四三” 。 2. 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出示例2图。 提问:下面是红山公园平面图,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提示: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看列再看行,按列、行的顺序表示相应的位置。 学生自行写出数对。 讲解:大门的位置是(3,1)。书报亭的位置是(2,3)。 引导: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 提问:儿童乐园、书报亭所对应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儿童乐园和草坪呢? 讲解:儿童乐园(2,6)、书报亭(2,3),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两个场所在同一列上。儿童乐园(2,6)和草坪(7,6),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两个场所在同一行上。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课堂练习 1. 填空题。 (1)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____与____写在括号里,并在____和____之间写“___”,把两个数隔开。 (2)“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____与____ 。 (3)在数对中先表示_____ ,再表示_____ 。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_____ ,第二个数表示_____ 。 (二)学以致用 下图是小明家厨房贴的瓷砖,用数对表示4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三)能力拓展 3. 用数对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A、B、C、D的位置。 4.标出点E(10,4)、F(8,1)、G(14,1)、H(12,4),并顺次连接E、F、G、H、E,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五、作业布置—拓“延伸” 1. 小明,小军,小力三个小伙伴玩捉迷藏,小明藏在(5,6)的位置,小军藏在(3,4)的位置,小力得意地说:“我跟小明是一列的,跟小军是一行的,你能猜出我藏在哪吗?” 2.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3.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从观察者的角度,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4. 数对表示方式:(列数,行数)。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 5.操作。 (1)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 A( ),B( ),C( )。 (2)将三角形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3)以点划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①的另一半。 6.丽丽想设计一张卡片,如图。 (1)用数对表示出所有的位置。( )( )( )( ) (2)左边两个都在第( )列,下面两个都在第( )行。 (3)请你在下面5个位置上画。 (4,2)(4,4)(4,6)(3,5)(5,2)板书 设计 确定位置 (列数,行数) 方法总结: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看列再看行,按列、行的顺序表示相应的位置。教学 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为引领,步步紧扣,突出问题来源于情境,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分明,联系紧密。在探究确定位置时,部分学生对数对的定义理解得不够清楚,出现错误的频率较高。其实数对的表示很简单,先看列再看行,按列、行的顺序表示相应的位置,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括号将两个数字括起来。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几何方面的重视,注意到数对与行和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解题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便性。因此,在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也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渗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