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数学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 能利用投影向量得到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结合距离问题的解决,归纳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步骤,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素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利用投影向量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 1. 利用投影向量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 利用投影向量统一研究空间的距离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探究用向量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前面,我们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运算等研究了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下面继续用向量方法研究立体几何中的度量问题,先研究距离问题。 思考:立体几何中有哪些距离问题? 师生活动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师生一起确定立体几何中的各种距离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出,前面已经利用空间向量学习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的模。接下来利用向量研究其他距离问题。 探究1:已知一条直线l和直线l外一点P,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首先要明确图形的几何特征、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再用向量的语言描述这些特征和问题。 追问1:问题中的几何要素,如何用向量来表示? 师生活动 这个问题里,有直线和直线外一点两个几何要素。直线由一个点和一个方向唯一确定,这就是直线的几何特征。由此,“给定直线l”就是给定了一个点和一个方向。设A是直线l上的给定点,l的单位方向向量用u表示,这样就用向量表示出了直线的特征。因为要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所以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过点P作P⊥l,点Q为垂足。这样,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确定直线l的要素一直线l上的点A直线的方向向量u和直线外的点P求线段PQ的长度。 追问2:如何将这些条件与线段PQ联系起来?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因为点A和点P都是已知的,作向量,设,那么的大小、与向量u的夹角都是确定的,于是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也是唯一确定的。由此,构造出RtΔAPQ,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出线段PQ的长度。 在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公式,即 探究:类比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求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师生活动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①图形的几何特征是什么?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③如何用向量的语言描述这些特征和问题? 环节二 类比探究,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探究2:类比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吗? 追问1:类比一个点和一个方向确定一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什么? 追问2:类比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何利用向量投影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多媒体投影展示,师生评价,梳理成果,得出用空间向量求点到平面距离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平面的法向量; 第二步,选择“参考向量”; 第三步,确定向量向法向量的投影向量; 第四步,求投影向量的模长,得到 追问: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师生活动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中,投影向量垂直于垂线段PQ;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中,投影向量与垂线段PQ重合。这是由给定图形的几何特征所决定的。 探究:类比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请探究如何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以及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师生活动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①图形的几何特征是什么?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③如何用向量的语言描述这些特征和问题? 环节三 通过例题归纳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6.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E为线段的中点,F为线段AB的中点. (1)求点B到直线的距离;(2)求直线FC到平面的距离.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和所求,再根据问题的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相关的点、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利用有关公式,经过坐标运算解决问题。本题的第(1)问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教师示范;第(2)问由学生完成,教师评价。 追问:结合例6,回顾用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的过程,你能总结出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吗? 师生活动 学生先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三步曲”:第一步,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线、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第二步,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等问题;第三步,把向量运算的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 环节四 梳理过程,感悟本质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回答如下问题: 在推导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2)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师生活动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再由教师进行归纳。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