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数学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理解椭圆的定义并能应用定义解决简单问题; 2.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焦点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圆锥曲线简介 通过视频了解圆锥曲线的由来 2.椭圆的定义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A,B,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观察: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一般用2c表示),焦距的一半称为半焦距(用c表示). 小结:(1)若|MF1|+|MF2|>|F1F2|,M点轨迹为椭圆. (2)若|MF1|+|MF2|=|F1F2|,M点轨迹为线段. (3)若|MF1|+|MF2|<|F1F2|,M点轨迹不存在. 考考你: (1)已知A( 3,0),B(3,0),M点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10,则M点的轨迹是什么 (2)已知A( 3,0),B(3,0),M点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6,则M点的轨迹是什么 (3)已知A( 3,0),B(3,0),M点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5,则M点的轨迹是什么 3.椭圆的标准方程 追问1:我们该如何建系? 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2c(c>0),那么焦点F1,F2的坐标分别为( c,0),(c,0).根据椭圆的定义,设点M与焦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2a.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椭圆可看作点集 P={M||MF1|+|MF2|=2a}. 所以 我们将其左边的一个根式移到右边,得: 两边平方,得: . 整理,得: 两边平方,得: 整理,得: 由图可知,|PF1|=|PF2|=a |OF1|=|OF2|=c,|PO|= 令b=|PO|= 椭圆的标准方程 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它的标准方程是: 1.方程特征:焦点在坐标轴上,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的左边是平方和,右边是1. 2.判断焦点在哪轴上的方法:看x2,y2项的分母大小,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坐标轴上 3.a,b,c间的关系:b2=a2 c2,a最大,b,c大小不确定考考你: 考考你: 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 2,0),(2,0),并且经过点(5/2, 3/2)求它的标准方程。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4,b=1,焦点在x轴上; (2) a=4 ,c=,焦点在y轴上; (3)a+b=10,c=2. 4.课堂小结: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一般用2c表示),焦距的一半称为半焦距(用c表示). (2)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它的标准方程是: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