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Python变量与数据类型》教案设计课程名称 Python变量与数据类型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高一信息技术 班级 高一一、教材分析(列出知识点、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与课标的关系)本节课选自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一节,本章节分两个课时,本次课为第一课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课程要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也是后面学习程序的基本结构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准备。课本理论知识较强,教师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易于理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张算法基础的学习,学生基本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算法,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具备一定的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为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做准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量的定义及用法,能够正确对变量进行命名,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使用变量。 2.掌握赋值语句的用法,知道变量在使用前都要赋值。 3.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和列表的用法。 4.通过上机操作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编写简单程序用以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实践锻炼法: 1.让学生上机实践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引入常量和变量。 2.课堂练习上机实践明确赋值和多重赋值。 3.上机实践体会了解索引,通过索引来获取指定位置的值。 4.学生上机实践,通过索引来获取list列表中指定位置的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2.感受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便捷性,增加信息技术学科认同感。 四、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数字化工具,有意识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2.计算思维:运用基本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能使用编程语言或其他数字化工具实现这一方案。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变量的定义及用法。 2.掌握赋值语句的用法。 3.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和列表的表达方式及用法。 难点:1.变量的命名规则 2.列表中索引访问列表的方法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际锻炼法六、教学环境计算机室,Python软件,授课PPT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上机实践 教师:之前我们学习了身体质量指数的计算并绘制了流程图,还记得绘制流程图的一般步骤吗? 教师:回顾之前学习的身体质量指标BMI=W/H/H,假设W=70,H=1.8,当计算机执行完第三行代码时,我们用print()输出函数输出结果。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上机写出代码,计算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 回忆旧知,跟随教师一起说出绘制身体质量指数的流程图。 上机写代码,计算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 巩固旧知,回顾绘制流程图的步骤,并用代码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引入新课内容——常量和变量。新课讲授-常量与变量 一、常量 教师:在我们刚刚输入的代码中,70和1.8都属于常量,常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始终不发生变化的量,常量一般是数字和字符串,它是可以在在程序中直接使用的。 认真听讲,理解常量的含义。 学习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了解变量的组成,明确变量在使用前必须要赋值。了解变量的命名规则,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二、变量 教师:而代码当中的W和H都属于变量,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自己同桌的身体质量指数,我们可以改变W和H的值,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结果,所以变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量。 变量可以用指定的名字来代表,变量由变量的“标识符”(又称“名字”)和变量的“内容”(又称“值”)两部分组成。 在刚刚的代码中,当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W,内存中专门开辟一个空间,而变量名W指向这个空间,这个空间用来存储变量W的值。 明确变量在使用前必须要赋值。 认真听讲,理解变量的含义及其组成。三、变量的命名 教师:当我们要定义一个变量时,要遵循变量的命名规则: 巩固练习: 简单了解Python常用关键字,明确关键字不可以用来当做标识符。 认真听讲,明确变量的命名规则。 回答问题,加深对变量的命名规则的认识。新课讲授-赋值 赋值 赋值语句的基本格式: 赋值号“=”不是数学上的等号,它具有方向性,由右边赋给左边,且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Python中等于用“==”表示。 课堂练习 上机实践:使a=2,b=6,a=’b’,输出a的结果是什么? 多次赋值:变量只能记住存放的最后一次的东西。 a=2,b=6,将a和b进行交换 了解多重赋值 认真听讲,完成课堂练习。 上机实践,明确在给变量赋值时不可进行多次赋值。 结合教师讲授、实例练习和上机实践,让学生掌握赋值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区分赋值符号和等于号。 上机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在给变量赋值时不可进行多次赋值。新课讲授-数据类型 我们知道定义变量时计算机会开辟一个内存空间,而不同的数据所需要占用的存储空间是不同的,所以为了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我们要对数据类型进行定义。 Number(数值) 整型(int):通常被称为整型或整数,是不带小数的数,如a = 10,b = -60,c = 6841。 浮点型(float):浮点型由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组成,如2.5。 教师:这是我们刚刚写的代码,其中70属于整型,1.8属于浮点型,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对变量的数据类型进行定义,依旧可以输出数据呢?因为Python是动态语言,它的数据类型可以不固定,是动态的,系统会根据用户赋予的值来确定它的数据类型。 认真听讲,按教师要求完成上机实践。 通过代码的呈现结果了解int()整型和float()浮点型的区别。String(字符串) 字符串是以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的文本,如‘abc’、“xyz”等。字符串的索引从0开始,-1 为从末尾开始的位置。 上机实践,了解字符串的索引,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如果我们想输出1班的数据,输出a[0]并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由此引入可以输出此结果的list(列表) 认真听讲,完成练习。 通过上机练习了解字符串的索引。List(列表) 列表是写在方括号“[ ]”之间、用逗号分隔开的元素列表。列表的数据项不需要具有相同的类型。 例如,list1=['Good', 'Run',1997, 2000]和list2=[1, 2, 3, 4, 5, 6, 7 ]。 注意:与字符串的索引一样,列表索引从0开始。 上机实践:请同学们输出以下代码。 认真听讲,完成练习。 了解list列表的使用和索引。总结 认真听讲 巩固新知八、学习评价设计1、教师点评 2、学生自评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理论知识较多,注意重难点时间分配。4个上机实践,尽可能把时间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但也容易造成课堂时间紧张,出现各种课堂“事故”,需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