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教学准备 教材解读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点,是课改后新增的内容,它提供给学生一种新的数学眼光,从运动变换的视角研究图形与几何问题,整个单元采用了认识概念到应用概念的学习序列。通过第一、二阶段学习,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本节课进一步认识旋转现象,描述旋转运动,感悟旋转特征,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种持续渗透。这些内容也将为下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前已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且能在方格纸上根据已知图形绘制轴对称图形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为了更精准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我们利用问卷星进行了学情前测。检测发现,学生列举出的旋转现象都是360度,描述运动时,有一半的学生能运用方向描述,没有人同时能用三要素描述。对于旋转特征,由于有生活经验,所有学生都知道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本节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理性认识图形的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及旋转的特征,能够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美的图案,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教材目标 单元目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 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 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加强对教学内容知识的结构化、连贯性的研究) 课时目标: 1.明确旋转的含义,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强化新旧知识结构化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特征和性质。(重点) 2.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难点)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活跃气氛。 课前通过互动游戏《大风吹》热身, 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二、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环江毛南整族脱贫视频导入,感知旋转表征。 播放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视频,初步体会生活中的物体作旋转运动的视频,激趣导入课题。 (信息技术点:利用AI虚拟情境设计数字人引入微课,导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认知冲突,引发对旋转本质的思考。 质疑:荡秋千的运动是不是旋转现象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借助钟面,理解旋转的含义 以钟面时针转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多种活动认知旋转变换并适切引导。 追问:你发现指针是怎样旋转的?你怎么看出指针旋转了90度?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去理解旋转的含义并认识旋转的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感悟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建立表象,加深理解。 “我说你拨”互动环节 师生互动。教师描述,学生拨。 生生互动。利用班级优化大师抽选学生上台拨指针,全班描述。教师从扶到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应用旋转的三要素正确描述时针在钟面上如何旋转的,进而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 3.前后呼应、完善认知。 出示秋千和道闸的运动,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秋千运动是围绕一个点进行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一次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也包含了逆时针旋转。出示道闸运动,除了让学生观察动态课件中车辆进出,道闸杆的起落运动,还让学生利用肩膀为旋转中心,胳膊作为道闸杆,打开落下,演示这一过程,让旋转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旋转角度不是360度的道闸和秋千的运动也属旋转现象,丰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 4.动手操作,探究特征。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并发现旋转的特征。 (1)小组合作要求: 操作:用手上的三角尺,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绕点O按顺时针旋转90°。 说说:图形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小组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师生共同总结旋转特征:旋转后图形的中心、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下个环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作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感悟、升华概念,构建知识,另一方面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5.变换训练,验证特征。 通过旋转不同中心,变换角度、方向再次验证旋转特征 (1)学生用一把三角尺分别绕点A,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90° (2)学生换另一把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按逆时针方向绕点O旋转90°。 (3)展示验证:小组合作,再指名两个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再次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旋转,进一步深化了对旋转要素及旋转特征的理解,明白图形的旋转,其实就是连接中心点和关键点的线段在旋转,进而验证我们的猜想。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四、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运用旋转含义,判断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判断下面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运用旋转含义,描述图形的旋转。 课件投影风车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1到图2,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从图2到图3呢 3.运用旋转特征,拼图形。 超级拼拼拼,利用旋转特征把冰墩墩拼完整 (通过拖动、旋转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熊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旋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求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5.用动作表示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分层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意识,符合学生认知差异。】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总结全课 师:旋转无处不在,看似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变成美丽的图形,甚至是艺术品.旋转好神奇哦!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有什么联系呢? 2.“双减”下的课后实践作业 课后去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同学交流,用手机等工具拍摄下来制作专属班级的旋转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站等网络平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