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互联网安全维护——争做网络安全推广员 教学设计课题 互联网安全维护——争做网络安全推广员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教材分析 《互联网安全维护——争做网络安全推广员》这一单元,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方法。教材内容从项目分析入手,通过探索互联网安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接着,教材深入探讨了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保护个人数字身份和资源的技能。最后,教材介绍了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及意义,使学生明白法律法规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不可或缺性。整个单元内容设计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网络安全推广员。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形成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警觉意识,并主动关注、获取有关网络安全的信息,以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计算思维: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掌握个人数字资源的防护技巧,包括加密保护等,以构建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创新,利用互联网安全知识,探索网络安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应当明确自己在维护互联网安全中的责任,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自觉抵制网络违法行为,同时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争做网络安全推广员,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 互联网安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安全风险: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互联网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如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病毒攻击等,以及这些风险对个人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分析风险原因:分析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如技术漏洞、人为疏忽、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些风险。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数字身份保护:掌握如何保护个人数字身份,如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公共Wi-Fi等。数字资源防护:学习如何有效保护个人数字资源,包括文件备份、使用安全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加密保护技术:了解并学习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个人敏感信息,如使用加密软件、设置加密文件夹等。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及意义:法律法规内容:了解并掌握维护互联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意义:理解法律法规在维护互联网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规范网络行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难点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各种潜在的互联网安全风险,需要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和风险意识。风险评估: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巧,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的实施:技术应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掌握并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持续防护:个人防护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这对学生的自律性和持久性提出了挑战。法律法规的理解与应用:法律条文理解:法律法规往往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条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法律实践应用:将法律法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解决具体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实践经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网络安全事件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网络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互联网安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掌握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以及认识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视频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一、项目分析 教师活动引入话题:首先,通过展示一些近期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析目标: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安全风险、掌握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并理解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为什么要维护网络安全”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二、项目探索 教师活动探索1 互联网安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知识讲解: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如技术漏洞、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等。提问互动: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风险。探索2 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演示操作:展示如何设置复杂的密码、启用双重验证等个人数字身份保护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个人数字资源,如照片、视频等,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实践练习:指导学生使用加密软件对个人数字资源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探索3 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及意义法律法规解读:向学生介绍我国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并解释其内容和意义。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网络安全事件中的不同角色,如受害者、执法者等,以加深对法律法规作用的理解。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三、项目开展 教师活动1. 制定方案指导策划:指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探索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网络安全维护的方案。点评建议: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实施方案监督执行:在学生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监督学生的操作,确保他们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在实施方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3. 交流评价组织分享: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的分享,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反馈评价: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4. 拓展创新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提出新的网络安全维护方法或策略。鼓励实践:鼓励学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观察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分析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记录并总结教师的讲解内容。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尝试使用演示的方法进行个人数字资源的防护。了解并收集教师提供的网络安全工具和资源。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安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增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法治观念。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独立完成练习题。如有疑问,及时向教师请教。听取教师的点评,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互联网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和个人防护措施。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网络安全宣传稿、设计网络安全海报等。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表达自己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看法。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板书 互联网安全维护——争做网络安全推广员项目分析项目探索 项目开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