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05课时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05课时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5课时 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重 点 发现并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
难 点 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速度本身是物理学概念,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路程、时间和速度》安排在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编排采用的是乘法模型,即“速度 × 时间=路程 ”,教材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揭示三量关系。
核心素养 1. 数学建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数学运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算,如计算行程距离、估计所需时间等。 3. 数学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4. 数学交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选取中国飞人苏炳添的视频导入,增强了课堂的生活场景化,感受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回顾中发现数学信息,既兼顾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模型思想的建立做了极好的铺垫。】
1.观看中国飞人苏炳添参赛视频
引导语:苏炳添跑得真快,这真是举国振奋的9.83,这真是亚洲之光啊!跑步这个项目比的是谁更快?
2.比一比,谁更快?
(1)课件呈现:A学生240米用时3分钟;
B学生240米用时4分钟。
总结:相同距离比时间,时间越短的越快。
(2)课件呈现:A学生240米用时3分钟;
C学生210米用时3分钟。
总结:相同时间比距离,距离越长的越快。
(3)课件呈现:A学生240米用时3分钟;
D学生180米用时2分钟。
引导语:现在距离和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谁快?
学习任务一:认识速度、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经验式的学习,而应是思考式的学习。观察这些熟知的生活信息,其目的是将生活数学逐渐地引向数学化学习,这一过程不是单纯的概念的掌握,而是数学化的理解,体现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认识路程和时间
1.梳理信息
A学生240米用时3分钟;
B学生240米用时4分钟。
C学生210米用时3分钟。
D学生180米用时2分钟。
总结:这里的240米、240米、210米、180米叫做路程。
这里的3分钟、4分钟、3分钟、2分钟是时间。
2.思考:什么是路程?
总结: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思考:什么是时间?
总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3.达标练习
指出文字的路程和时间。
(1)苏炳添跑100米,用10秒。
预设:100米是路程,10秒是时间。
(2)蜗牛爬50米,用5小时。
预设:50米是路程,5小时是时间。
二、认识速度
1.思考:如何A、B、C、D比较谁更快?
预设:要求出一分钟能跑多远?
2.学生自主活动进行计算,全班汇报答案.
A学生:240÷3=80(米)
B学生:240÷4=60(米)
C学生:210÷3=70(米)
D学生:180÷2=90(米)
总结:D学生最快,B学生最慢。
3,归纳概念
引导:A学生1分钟走80米,B学生1分钟走60米,C学生1分钟走70米,D学生1分钟走90米,分别叫做ABCD的速度。
像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而这里的每小时或者每分钟我们都可以称为单位时间,所以速度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行的路程。
4.写法读法
A学生1分钟走80米,写成80米/分钟,读作80米每分钟。
B学生1分钟走60米,写成60米/分钟,读作60米每分钟。
C学生1分钟走70米,写成70米/分钟,读作70米每分钟。
D学生1分钟走90米,写成90米/分钟,读作90米每分钟。
5.达标练习
(1)猎豹追捕猎物时每小时能跑12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
火车全速行驶每分钟能跑2千米。火车的速度是
长征三号甲火箭每秒钟能飞行8千米。长征三号火箭的速度是
光每秒钟穿越29800千米。光的速度是
(2)连一连
学习任务二: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建模要想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往往要经过多次循环往复的摸索。依据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观察发现算式共性特点,交流中以形助数,以数解形,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于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将算式置于模式的建构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尊重,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和推理思维能力,有助于模型思想的建立。】
一、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1.出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画出线段图,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
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2.出示:一个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画出线段图,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
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思考: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它们也有哪些共同点 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观察发现,明确求路程,实际就是求“几个几的和”。
总结:速度×时间=路程
关系拓展,探究其他数量关系式
1.课件呈现:不同类型列车行程情况统计表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做法。
思考:想一想,除了“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三者还有什么关系?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课件呈现列成演变史,火车速度越来越快,感受人类进步社会发展。
3.小知识:高速飞行列车
2017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正式启动“高速飞行列车”项目。高速飞行列车,采用低压真空管设计,未来的时速预计可达3000~4000千米/时。
学习任务三:应用拓展——发散思维
问题:一列火车以8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200米的大桥,如果火车全长200米,从火车头上桥到最后一节车厢离开大桥,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思考:火车行驶路程等于桥长加上火车身长。
列式:(2200+200)÷8=300(秒)
学习任务四 巩固提高 达标练习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思考: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总结:速度×时间=路程
列式:60×15=900(米)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
思考: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
列式:1700÷340=5(秒)
【作业设计】
1. 绘制本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