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知识清单)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知识清单)讲义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知识盘点+易错攻略+典例精讲+巩固培优)
知识点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
(1)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当统计的数据较多时,可以分类整理。
(2)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3)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2、整理分析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既科学又简单,一笔表示一个物体,一个“正”字表示五个物体。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和分析。
3、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身高、体重等数值型数据不适合通过分类进行整理时,可以通过排序、分组分段等方法加以整理,进而获得数据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1、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调查时,调查的对象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在数据较多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在计算时要仔细。
考点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典例一】下面是某班学生在体育课上每分钟颠球的个数,如果30及其以上的才算合格,请问该班合格的人数为(  )。
30 30 25 29 25 37 28 34 33 26
27 33 30 32 20 28 35 19 37 24
A.8 B.9 C.10 D.11
【分析】因为30及其以上的才算合格,所以数出30及30以上的个数即可得出该班合格的人数。
【详解】因为在这20个数据中,有10个30及其以上的,所以该班合格的人数为10个。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从统计表里获取信息的能力。
【典例二】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丫丫练习1分钟跳绳的成绩如下。(单位:下)
48 50 52 54 45 54 52 50 49 44
43 52 54 55 48 52 51 48 56 58
(1)将这些数据分段整理填入统计表中。
成绩(下) 45及以下 46-50 51-55 56及以上
次数(次) ( ) ( ) ( ) ( )
(2)丫丫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 )下,最差成绩是( )下。
(3)观察统计表,丫丫的成绩在( )这一段中次数最多。
【分析】(1)根据成绩记录表,认真数出每个成绩段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即可。
(2)根据成绩记录表,即可判断出丫丫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即最多)和最差成绩(即最少)的分别是多少下。
(3)比较统计表中的下数,即可得出丫丫的成绩在哪一段中次数最多。
【详解】(1)
成绩(下) 45及以下 46-50 51-55 56及以上
次数(次) 3 6 9 2
(2)丫丫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58下,最差成绩是43下。
(3)观察统计表,9>6>3>2,丫丫的成绩在51-55这一段中次数最多。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并且能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针对练习一】全班同学中,和东东一样每天步行上学的一共有12人。他们每天上学途中平均所用到的时间记录如下: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1 30 5 20 9 10
2 35 6 18 10 16
3 15 7 40 11 25
4 44 8 36 12 45
(1)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最长的是( )号同学,最短是( )号同学。
(2)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超过40分钟(包含40分钟)的一共有( )人,少于20分钟的一共有( )人。
(3)按步行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东东排在第3位。如果小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每分钟75米,东东家离学校大约( )米。
【分析】(1)比较各个同学上学所用时间大小解答。
(2)分别数出步行时间超过40分钟以及步行时间少于20分钟的同学人数。
(3)将各个同学上按步行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再找出东东步行的时间。用步行速度乘步行时间,求出东东家离学校多少米。
(1)10<15<16<18<20<25<30<35<36<40<44<45,则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最长的是12号同学,最短是9号同学。
(2)12个同学中,每天上学途中步行时间超过40分钟的一共有3人,少于20分钟的一共有4人。
(3)按步行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东东排在第3位。则东东步行时间是40分钟。
40×75=3000(米),则如果小学生步行速度大约每分钟75米,东东家离学校大约3000米。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分析和整理,关键是将各个同学步行时间排序,再根据问题进行解答。
【针对练习二】好又多超市一周内对卖出四种水果做了一下统计,数量如下(单位:筐)
(1)( )卖的最多,( )卖的最少。
(2)一周内共卖出多少筐水果?
(3)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会怎样进货?
【分析】(1)一个“×”,表示一筐水果,先数出香蕉、梨、桃子、苹果各卖出几筐,再比较数量即可。
(2)在(1)中已经数出4种水果各几筐,把4种水果的筐数相加即可。
(3)超市哪种商品卖的最好,就多进哪种水果,据此解答。
【详解】(1)12>8>6>4
梨卖的最多;苹果卖的最少。
(2)8+12+6+4
=20+6+4
=30(筐)
答:一周内共卖出30筐水果。
(3)12>8>6>4
答:多进梨和香蕉,桃子和苹果进货要相对比较少。
【分析】数出每种水果卖出的筐数,再据此解答即可。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共24分)
1.(4分)小军收集了班上20名男生实心球投掷测试成绩。(单位:米)
6.8 7.6 6.2 5.9 6.7 8.9 6.5 7.3 5.7 4.6
6.5 6.8 4.9 9.2 6.3 10.1 9.6 8.7 5.6 7.8
(1)这个班男生投掷实心球最好成绩是( )米,最差成绩是( )米。
(2)投掷成绩达到或超过7米为优秀,6.0~6.9米为良好,达到优秀的有( )人,达到良好的有( )人。
2.(5分)下面是王老师调查的三(1)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表。
跑步 跳绳 踢毽子 跳皮筋 打篮球
6人 12人 7人 5人 7人
(1)喜欢( )的人数最多,比喜欢跳皮筋的多( )人。
(2)喜欢( )和( )的人数一样多。
(3)如果每个学生只选一个体育项目,那么三(1)班一共有( )人。
3.(3分)下面是中心小学三年级各班图书角的图书本数情况。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图书/本 64 81 92 87
(1)( )班图书角的图书最多,比图书最少的班级多( )本。
(2)三年级这四个班一共有( )本图书。
4.(5分)三(8)班女生1分钟跳绳个数如下:
107 83 67 99 118
103 101 102 94 116
95 99 113 106 145
101 87 95 116 94
(1)整理这些数据,并完成下方统计表:
成绩(个) 34-90个(及格) 91-110个(良好) 110以上(优秀)
人数(人)
(2)这个班女生1分钟跳绳最多跳( )个,最少跳( )个。
5.(7分)动物学校评选“勇者之星”(每只小动物只能投一票),投票结果如下表:
候选人 得票情况
大象 正正
狮子 正正正
猎豹 正正正正一
(1)将三只小动物的得票数填在下表中。
候选者 大象 狮子 猎豹
得票数/张 ( ) ( ) ( )
(2)回答下面问题。
( )可能获选“勇者之星”。狮子比大象多得( )张票,大象比猎豹少得( )张票。一共有( )只小动物参加投票。
二、判断题(共10分)
6.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
7.小军统计出全班四个组的人数分别是10人、12人、11人、11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0人。( )
8.分别调查三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喜欢什么课外书,因为调查对象不同,所以调查的结果一定不同。( )
9.某面包房一天内各类面包销售量如下表。这个面包房这一天内共销售面包24个。( )
品种 奶油面包 巧克力面包 豆沙面包 香草面包 三色面包
数量(个) 22 15 15 5 24
10.小军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的班内女生鞋码情况,其中34码的统计结果是,说明穿34码鞋的女生有7人。( )
三、选择题(共10分)
11.王老师统计并整理了三(1)班男生的身高。
身高/cm 120-130 131-140 141-150
人数/人 6 12 8
从矮到高,小强排在第19个,他的身高可能是( )。
A.129cm B.131cm C.140cm D.145cm
12.关于三年级一班学生上学用时情况,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三年级一班学生上学用时情况统计表
时间/分 20以下 20~40 40以上
人数 6 15 9
A.大多数学生用时少于20分钟 B.大多数学生用时超过20分钟
C.大多数学生用时超过40分钟 D.无法判断
13.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正确的是( )。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D.调查该校某一班级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14.下列调查方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了解衢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查方式
C.了解衢州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 D.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15.下表是小华收集的自己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其中4人成绩达到优秀,优秀的标准是( )。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序号 成绩/个
1 42 5 39 9 19 13 23
2 24 6 33 10 28 14 49
3 32 7 35 11 36 15 25
4 16 8 46 12 40 16 34
A.40个或40个以上 B.38个或38个以上
C.35个以上 D.30个以上
四、计算题(共6分)
16.(6分)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6×80= *35×45= 62×78=
培优拓展
五、解答题(共50分)
17.(8分)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 跳绳 踢球 踢毽子 跑步
人数 正正正一 正正 正正
(1)已知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两人,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2)喜欢 的人数最少,喜欢 的人数最多。
(3)喜欢跳绳的比喜欢踢球的多 人
(4)全班一共有 人。
18.(8分)张大伯的售报亭今年5月的上半月每天销售的晚报数量如下:
68 69 73 57 82 58 66 71
75 54 62 67 72 70 74
(1)今年5月的上半月,每天销售量最多是( )份,最少是( )份。
(2)今年5月的上半月,每天销售量在70份(含70份)以上的一共有( )天,60份(含60份)以下有( )天。
(3)你认为张大伯每天预定多少份晚报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19.(8分)下面是三(9)班男生50米赛跑的成绩:(单位:秒)
9.4 8.9 8.5 9.2 10.2 8.7 8.6
8.8 8.5 8.9 8.9 9.1 8.4 9.4
8.8 8.8 10.3 8.5 9.5 9.2 9.1
(1)按要求整理数据。
成绩/秒 8.8以下 8.8—9.3 9.4—9.9 9.9以上
人数
(2)这个班男生50米赛跑成绩( )的人数最多,( )的人数最少。
(3)50米赛跑成绩最好的跑了( )秒,成绩最差的跑了( )秒,相差( )秒。
20.(8分)社区为了维护校园周边环境,对周围140户家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数量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回答问题:
数量/个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0以上
家庭/户 10 20 30 35 20 10 5
(1)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 )范围内的家庭最多。
(2)从调查的统计数据上看,被调查的140户家庭中,有( )户家庭没有丢弃塑料袋。
(3)看了这组统计数据,你有什么想法?你对父母或者身边的人有什么建议?
21.(8分)欢欢这个月听写生字的成绩收集如下:(单位:分)
98、92、86、84、98、100、100、88、90、96、88
92、86、84、98、100、100、88、96、84、74、98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填表:
满分次数 90-99分次数 80-89分次数 80分以下次数
( )次 ( )次 ( )次 ( )次
(2)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思考解决下面问题:
欢欢这个月听写生字的最高分是( ),最低分是( )。
(3)你怎样评价欢欢的生字掌握情况?
22.(10分)周末,小丽和家人一起去公园游玩,共2名成人和8名儿童。8名儿童的身高情况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身高/米 1.6 1.2 1.0 ( ) 1.3 1.6 1.2 1.4
(1)4号儿童的身高比6号矮0.3米,算一算,在表中填出她的身高。
(2)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身高 1.1米以下 1.1~1.5米 1.5米以上
人数 ( ) ( ) ( )
(3)现有两种购票方案。哪种方案价格比较便宜?
方案一
成人票:每张100元,1.5米以上:成人票,1.1~1.5米: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方案二
团体票:每张60元(团体10人及以上)
参考答案
1.(1)10.1 4.6
(2)8 7
【分析】(1)实心球投掷,越远成绩越好,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在表格中最大的那个数,表示的就是成绩最好的,表格中最小的那个数表示的是成绩最差的;
(2)找出投掷成绩达到或超过7米的数量和6.0~6.9米的数量填入即可。
【详解】(1)在表格中最大的那个数是10.1,故最好成绩是10.1米,最小的那个数是4.6,故最差的成绩是4.6米。
(2)投掷成绩达到或超过7米的有:7.6、8.9、7.3、9.2、10.1、9.6、8.7、7.8,共8人;
投掷成绩6.0~6.9米的有:6.8、6.2、6.7、6.5、6.5、6.8、6.3,共7人。
2.(1)跳绳 7
(2)踢毽子 打篮球
(3)37
【分析】(1)12>7=7>6>5,人数最多的有12人,对应项目为跳绳;求喜欢跳绳的比喜欢跳皮筋的多几人,用减法计算;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7=7,对应项目为踢毽子和打篮球。
(3)如果每个学生只选一个体育项目,求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
【详解】(1)12-5=7(人)
喜欢( 跳绳 )的人数最多,比喜欢跳皮筋的多( 7 )人。
(2)喜欢(踢毽子)和(打篮球)的人数一样多。
(3)6+12+7+5+7
=18+7+5+7
=25+5+7
=30+7
=37(人)
如果每个学生只选一个体育项目,那么三(1)班一共有( 37 )人。
3.(1)三 28
(2)324
【分析】(1)根据表格中哪个数字越大则代表哪班的图书角的图书最多,哪个数字越小则代表哪班的图书角的图书最少,用两个相减即可得出多多少本。
(2)将每个班级的图书数量相加即可得出四个班一共有多少本图书。
【详解】(1)64<81<87<92
92-64=28(本)
三班图书角的图书最多,比图书最少的班级多28本。
(2)64+81+87+92
=145+87+92
=232+92
=324(本)
三年级这四个班一共有324本。
4.(1)3;12;5
(2)145;67
【分析】(1)按统计表的成绩分段统计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并填入表中,完善统计表。
(2)找出这个班女生1分钟跳的个数最多和最少的即可解答。
【详解】(1)整理这些数据,并完成下方统计表:
成绩(个) 34-90个(及格) 91-110个(良好) 110以上(优秀)
人数(人) 3 12 5
(2)这个班女生1分钟跳绳最多跳145个,最少跳67个。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5.(1)13;15;21
(2)猎豹;2;8;49
【分析】(1)一个“正”表示5票,一画表示1票;数一数各种动物各得几票,然后填空即可。
(2)得票最多的可能获选“勇者之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列式计算;求几个数的和,用加法列式计算。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1)
候选者 大象 狮子 猎豹
得票数/张 13 15 21
(2)21>15>13
15-13=2(张)
21-13=8(张)
13+15+21
=28+21
=49(张)
故,猎豹可能获选“勇者之星”。狮子比大象多得2张票,大象比猎豹少得8张票。一共有49只小动物参加投票。
6.√
【分析】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较多,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比如将全班身高可以按照身高在110 120厘米、121 130厘米、131 140厘米、141 150厘米和超过150厘米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身高范围的人数,再绘制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分析。
【详解】由分析得:
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根据我们平时统计数据的方法,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然后再汇总。
7.×
【分析】比较按组统计的人数与按性别统计的人数是否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按组统计:
10+12+11+11
=22+22
=44(人)
按性别统计:25+20=45(人)
按组统计的全班人数和按性别统计的人数不相等。
故答案为:×
【分析】统计标准不一样,但统计的人数是不变的,也就是应该相等。
8.×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调查一项事情,调查的对象不同,调查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所以分别调查三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喜欢什么课外书,调查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判断错误。
9.×
【分析】将奶油面包、巧克力面包、豆沙面包、香草面包和三色面包数量加起来就是这个面包房这一天内共销售面包的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22+15+15+5+24=81(个)
所以这个面包房这一天内共销售面包24个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熟练掌握即可。
10.√
【分析】根据数据整理的方法,一般采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一个“正”字表示5,据此解答。
【详解】一个“正”字表示5,那么表示7。
因此,小军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的班内女生鞋码情况,其中34码的统计结果是,说明穿34码鞋的女生有7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熟记整理的方法及应用。
11.D
【分析】身高在120-130 cm的有6人,身高在131-140 cm的有12人,这两个身高段有(6+12=18)人,从矮到高,小强排在第19个,他的身高在141-150cm之间。
【详解】从矮到高,小强排在第19个,他的身高可能是145 cm。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解题关键是根据统计表停供的信息确定小强的身高范围。
12.B
【分析】结合题意,对图表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由题知,对图表分析得:三年级一班的学生上学用时在20分钟以下的有6人,上学用时在20~40分钟的学生有15人,上学用时在40分钟以上的学生有9人。
A.用时少于20分钟的学生只有6人,不能说大多数,排除。
B.用时超过20分钟的学生有15+9=24(人),占大多数,选项正确。
C.用时超过40分钟的学生有9人,不能说大多数,排除。
D.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分析判断,排除。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图表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是关键。
13.D
【分析】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统计该校所有的学生工作量会比较大,不适合采用普查,也不适合调查某一类的个体,可以随机选择该校的一个班级,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各种爱好的都有,对这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运动量统计,据此解答。
【详解】A.属于整体的某一类个体,不合适;
B.书法小组也属于某一类的个体,不适合;
C.田径队的成员活动量比较大,也属于某一类的个体,不适合;
D.调查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比较适合;
故答案为:D
【分析】选择的调查对象不能局限为爱好某一类运动的学生。
14.B
【分析】A.一批灯管很多,检测使用寿命,采用普查费时、费力不合算;
B.一个城市每天的人口流量很大,采用抽查方式合适,采用普查费时、费力。
C.居民日平均用水量,抽查一部分个体即可;
D.飞机上乘客的安检,为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应全部接受安全检查。
【详解】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B.了解衢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查方式,是正确的;
C.了解衢州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应采用抽样调查;
D.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应采用普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方式。
15.A
【分析】4人成绩达到优秀,所以优秀的标准是大于等于第4名的成绩为优秀,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统计表中第4名的成绩为40个,所以优秀的标准是40个或40个以上为优秀。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16.4480;1575;4836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2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2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1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2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乘法用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详解】56×80=4480 *35×45=1575 62×78=4836
验算:
17. 正正正 踢球 跑步 4 60
【分析】(1)喜欢跳绳的有16个人,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两人,则喜欢跑步的人数为16+2=18人,据此解答即可。
(2)喜欢跳绳的有16个人,喜欢踢球的有12个人,喜欢踢毽子的有14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8个人,进行比较,得出最少的人数和最多的人数即可。
(3)喜欢跳绳的有16个人,喜欢踢球的有12个人,则喜欢跳绳的比喜欢踢球的多:16-12=4人;
(4)全班总人数等于各项目人数和。
【详解】(1)如表:
运动项目 跳绳 踢球 踢毽子 跑步
人数 正正正一 正正 正正 正正正
(2)喜欢踢球的人数最少,喜欢跑步的人数最多;
(3)16-12=4(个)
(4)16+12+14+18
=(12+18)+(16+14)
=30+30
=60(人)
【分析】此题考查了统计表的应用,关键是清楚正字表示的数量即可。
18.(1)82;54
(2)7;3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题目给的5月上半月每天销售的晚报数量作答即可。
(2)分别统计每天销售量在70份(含70份)和每天销售量在60份(含60份)以下的天数即可解答。
(3)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晚报合适的预定份数即可。
【详解】(1)今年5月的上半月,每天销售量最多是82份,最少是54份。
(2)今年5月的上半月,每天销售量在70份(含70份)以上的一共有7天,60份(含60份)以下有3天。
(3)每天预定70份晚报比较合适;因为70份左右的天数比较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19.(1)6;10;3;2
(2)8.8—9.3;9.9以上。
(3)8.4;10.3;1.9
【分析】(1)根据题意,统计出8.8以下的人数;8.8—9.3的人数;9.4—9.9的人数;9.9以上的人数,即可解答。
(2)统计出男生50米赛跑那个成绩的人数多,那个成绩的人数少,即可解答。
(3)统计出50米赛跑时间最短是多少秒,就是成绩最好的;赛跑时间最长的,就是成绩最差的,再把两者相减,即是相差的秒数,据此解答。
【详解】(1)整理数据如下:
成绩/秒 8.8以下 8.8—9.3 9.4—9.9 9.9以上
人数 6 10 3 2
(2)这个班男生50米赛跑成绩8.8—9.3的人数最多,9.9以上的人数最少。
(3)10.3-8.4=1.9(秒);
50米赛跑成绩最好的跑了8.4秒,成绩最差的跑了10.3秒,相差1.9秒。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收集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并进行有关计算解答。
20.(1)16~20;(2)10;(3)我们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尽量减少制造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填空即可;
(2)先算出丢弃塑料袋的户数,进而即可求得没有丢弃塑料袋的户数;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说想法并提出建议即可。
【详解】(1)丢弃塑料袋最多的家庭户数是35户,对应的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16~20个;
(2)丢弃塑料袋的户数:(户);
有丢弃塑料袋的户数:(户);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丢弃塑料袋的户数有130户,没有丢弃垃圾袋的户数是10户,
想法:我们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建议:尽量减少制造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分析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1)4;9;8;1
(2)100;74
(3)一般。
【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的听写生字成绩进行解答即可。成绩100有4次;成绩90-99分有:98、92、98、90、96、92、98、96和98,一共9次;成绩80-89分的有:86、84、88、88、86、84、88和84,一共8次;成绩80分以下的只有74分,一次;
(2)找出最高的成绩和最低的成绩即可;
(3)根据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价即可。
【详解】(1)
满分次数 90-99分次数 80-89分次数 80分以下次数
( 4 )次 ( 9 )次 ( 8 )次 ( 1 )次
(2)欢欢这个月听写生字的最高分是100,最低分是74。
(2)欢欢的成绩满分次数不多,成绩多在80分以上99分以下,所以我觉得欢欢对于生字掌握情况一般。(答案不唯一)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关于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整理能力。
22.(1)1.3
(2)1;5;2
(3)方案二价格比较便宜
【分析】(1)用6号儿童的身高减去0.3米,求出4号儿童的身高。
(2)分别数出各个身高范围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
(3)若选择方案一,需要买4张成人票和5张半价成人票,花费(4×100+5×100÷2)元。若选择方案二,一共有10人,花费(10×60)元。比较两个方案花费的钱数大小解答。
【详解】(1)1.6-0.3=1.3(米)
编号 1 2 3 4 5 6 7 8
身高/米 1.6 1.2 1.0 1.3 1.3 1.6 1.2 1.4
(2)
身高 1.1米以下 1.1~1.5米 1.5米以上
人数 1 5 2
(3)4×100+5×100÷2
=400+250
=650(元)
(2+8)×60
=10×60
=600(元)
650>600
答:方案二价格比较便宜。
【分析】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第三小问的关键是正确求出两个方案花费的钱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