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基本说明授课题目 作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名称 必修一数据与计算 授课课时 1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年级 高一年级授课人 xxx 授课班级 高一x班二、教学设计的依据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处于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课本第二章第1节,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掌握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输入输出语句,并学会基本运算符和表达式等后续学习中必需的基础知识,正式进入学习Python程序设计的大门。四、学情分析一般特征: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起点能力分析:同学们初学Python语言,对此比较陌生,但兴趣浓厚。拥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用数学方法解决特定问题。 学习风格分析:通过观察发现,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且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信息素养分析:同学们的信息意识较强,对信息有较高的检索能力,能够利用一些数字化的资源解决部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五、核心素养目标信息意识:能够从题目中提取出解决问题需要的关键数据和信息,并理解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 计算思维:学会使用编程语言进行大量重复运算问题的求解,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 学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资源进行学习探究; 信息社会责任: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六、教学内容(一)输入输出语句 (二)基本数据类型 (三)运算符和表达式 (四)算法对程序的影响七、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输入输出语句、运算符和表达式 (二)教学难点:运算符和表达式八、教学方法与策略讲授法、演示法九、课前准备上课PPT、装有Python IDLE软件的计算机机房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新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对上节课的知识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在开始新课之前,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所学的知识。 1.上一节课我们利用三种方式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并比较了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2.人工方式成本低,运算速度慢;电子表格方式运算快,但是成本高;编程解决方式运算最快,性价比最高,“一劳永逸”。 3.电子表格的排序、筛选和公式函数功能的简单应用。 那么像上节课这样的计算机程序是如何被编写出来的呢?我们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呢?我们将正式开始学习第二章编程计算,相信在本章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回忆或者回答 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建立起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分析鸡兔同笼.py程序,并进行输入输出语句的讲解。 输入语句,用input()。 int()函数转变数据类型。 输出语句,用print()。 利用输入输出语句实现第一个程序。 一、输入语句 首先程序运行时,会在控制台打印出一句话作为提示语句。这个效果是由第一句代码实现的: zongTou = int(input(“请输入总的头数”)) 1.在控制台显示这个提示语句后,这句代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来自键盘的字符,当使用者输入字符并按下回车键后,这句代码才完成任务。这时input函数会将获取到的字符以字符的形式保存起来,并赋给一个变量。 2.这句代码中,我们需想要的效果是用input()函数获取一个数字,所以将获取到的字符用int()函数转变成整型(整数)。 3.赋值语句,赋值符号“=”,赋值的对象为常量或者变量。在本句代码中,将获取的字符转变为数字,再赋给zongTou这个变量,保存起来。 下一句代码与第一句类似。 二、输出语句 print("兔的数量: ",tuTou) print("鸡的数量: ",jiTou) print本意就是打印,在Python语言中的功能是将一个字符串或者变量打印到控制台。在本段代码中,print语句将输出一个字符串,也就是“兔的数量: ”这句话。同时还输出了一个变量,也就是中间计算的结果:tuTou和jiTou。像这样用一个print()语句输出两个值,可以用“,”分开。 三、利用输入输出语句实现第一个程序 name=input(“请输入你的名字”) print(“Hello,”,name) 思考解决流程,观看教师编写程序。实操实现第一个程序。 通过参与思考分析,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Python输入输出语句语法,强化学生理解。教师结合鸡兔同笼2.py程序讲解运算模块知识点 常量 变量 算术运算符 表达式 赋值运算符及赋值语句 常量:在程序运行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 变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允许改变的量为变量。 算术运算符: +-*/**//%加减乘除幂整除取模表达式:表达式由运算符和操作数结合而成。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 在Python IDLE交互式窗口输入命令,观察计算结果。 学生通过自己手动输入和观察,亲身体验运算结果教师对比两个程序(参考程序见后),观察运算效果,展示算法对程序的影响 算法是程序的灵魂,算法的优劣性对程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教师运行两个具有相同功能的程序,给定两个较大的参数,观察程序运行时间。 学生观察程序运行时间的差异,体会算法对程序的影响。 通过观察算法对程序的影响,体会算法的重要性。课堂总结(2min) 输入语句 输出语句 int数据类型 运算符和表达式 算法对程序的影响作业 预习2.2节做出判断的分支十、板书设计2.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1.输入语句 a=input(“_____”) 2.输出语句 print(“_____”)/print(a) 3.int() 4.运算符和表达式 (1)// (2)** (3)% 5.算法教学反思十二、参考程序鸡兔同笼1: #import time zongTou= int(input("请输入头的总数")) zongJiao = int(input("请输入脚的总数")) #start = time.time() for tuTou in range(0,zongTou): jiTou = zongTou-tuTou tuJiao = 4*tuTou jiJiao = 2*jiTou if tuJiao+jiJiao == zongJiao: print("兔的数量:",tuTou) print("鸡的数量:",jiTou) break #end = time.time() #spend_time = end-start #print("花费时间为:",spend_time) input("请输入任意键结束") 鸡兔同笼2: #import time zongTou = int(input("请输入头的总数")) zongJiao = int(input("请输入脚的总数")) #start = time.time() tuTou = (zongJiao-2*zongTou)/2 jiTou = zongTou-tuTou print("兔的数量:",tuTou) print("鸡的数量:",jiTou) #end = time.time() #spend_time = end-start #print("花费时间为:",spend_time) input("请输入任意键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