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2)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四单元 设计数码相册 活动一 调整数码图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2022)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四单元 设计数码相册 活动一 调整数码图像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设计数码相册
——图像和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活动一 调整数码图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
(1)过“拍摄”获取“家乡风景” 图像,了解图像数字化的三个环节。
(2)通过“扫描”获取“家乡风景” 图像,了解常见的数字色彩 RGB 模式。
(3)通过“下载”获取“家乡风景” 图像,比较发现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图像进行旋转、裁剪、色彩、文字等元素的调整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图像处理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教学重点
数字化图像的获取及加工。
四.教学难点
制作符合主题要求并具有个性的数字化图像。
五、教学过程
引入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图像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本节课将通 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化图像、图像的基本原理,掌握根据实际问题需要获 取并加工图像的方法;学会根据表达意图选择图像加工的工具,并能够设计出有 效地表达思想的图像作品。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很多学生已经会用手机或平板等数码设备拍摄图像。
调查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单元《调整数码图像》的学习,上课前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数码 图像”的有关知识准备情况,请在下面的相应选项内打钩: “数字化图像”有关知识的情况调查表
1.我会使用数码设备进行拍摄 □会 □不会
(本题如不会,则直接回答第 3 题)
2.我会将数码设备中的图像导入到计算 机中
□会 □不会
3.我会自己绘制数字化图像 □会 □不会
4.我会从网络中下载图像 □会 □不会
(本题如不会,则直接回答第 6 题)
5.下载图像的方法有,请列举:
6.我会使用扫描仪 □会 □不会
1.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
教师可以在本课开始时就下发调查表,每人一份,并允许学生打开电脑,利用 5
分钟的时间边操作边作答。在 5 分钟内,教师可以再教室中巡视,观察学生的操
作,从而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对于操作熟练的学生可以邀请他为“小老师”上
台演示操作过程,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介绍本活动的学习目标
“情况调查表”已经将本活动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了罗列,也就是获取图像的几
种常见的方法。让学生在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前的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3.应重视教材中的“提示板”
如 P78 页的“提示板”内容,在课堂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着平板和笔
记本计算机进入课堂,自己演示或者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如何通过无线
网络或蓝牙”进行图像的传输,这样对于学生更加直观,更能容易被理解。
4.完成小组分工,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通过前面的调查表基本就能发现学生在技能准备上的差异,建议教师能够采用分
组的形式,一般以 2-4 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中保证有技术较好的学生,这种小
组分配可以一直保持到本单元活动结束。在每个活动的展示环节,教师通过强调
“本小组选派一位没有上台展示过的同学上台”来给更多的学生锻炼的机会,避
免了每次上台总是那几位“小老师”的现象出现。要让组内同学都有学习压力,
大家要学会相互帮助,并为演讲者提供建议。
5.关注教材中的“数字化学习”
对于在课堂中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可以在课内完成“数字化学习”,教师可以
参与讨论,由于有些问题是开放式的,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学
66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自主学习,搜索信息、筛选信息,提
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最终以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6.图像数字化的方法
分小组讨论,概括教材中提到的将图像数字化的方法并进行补充,这些方法具有
什么特点?完成以下表格。
序号 图像数字化的途径 特点
1
2
3
4
5
7.学习阶段
图像加工方法对利用图像表达思想意图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创意加上好的
处理技术可以形成优秀的图像作品,进而达到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建议学习分为
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着重训练基本操作技能。本阶段采用引导教学法、演示法,目的
是使学生在模仿操作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
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阶段着重提高操作技能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本阶段可以采用“分层
教学”。基础任务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参照“样例”完成对于素材
照片的处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信心。拓展任务是让学生完
成 P87 页的“说说做做”,将课堂中所学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提升平面设计的综合能力。本阶段可
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完成作品的个性化设计,其中包括:作品的创意和
构思,主题展示,色彩搭配,结构和布局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
6768
的理解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的方法与态度,从而培养学生
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不断提升其艺术美感和欣赏能
力。
六、活动解析
1.第 79 页“数字化学习”
首先确保扫描仪已经成功的连接了电脑(安装驱动程序),并安装了扫描软件;
双击桌面上的扫描软件的快捷方式,打开扫描软件;
将需要扫描的文件放入扫描仪中,然后设置图像参数;
点击“扫描”,耐心等待扫描完毕;
扫描完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给扫描的文件设置文件名,点击“保存”就可以了。
2.第 80 页“说说做做”
将鼠标移动到图片上面,鼠标变成手型时,在图片的左下角会显示图片的名称和
分辨率。
3.第 81 页“数字化学习”
百度百科:图像分辨率指图像中存储的信息量,是每英寸图像内有多少个像素点,
分辨率的单位为 PPI(Pixels Per Inch),通常叫做像素每英寸。图像分辨率一
般被用于 Photoshop 中,用来改变图像的清晰度。
4.第 83 页“说说做做”
色彩模式是数字世界中表示颜色的一种算法。在数字世界中,为了表示各种颜色,
人们通常将颜色划分为若干分量。由于成色原理的不同,决定了显示器、投影仪、
扫描仪这类靠色光直接合成颜色的颜色设备和打印机、印刷机这类靠使用颜料的
印刷设备在生成颜色方式上的区别。
(1)RGB 色彩模式。
(也翻译为“红绿蓝”,比较少用)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ed)、
绿(Green)、蓝(Blue)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
各样的颜色的,RGB 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
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2)CMYK 模式。 是当阳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这个物体将吸收一部分光线,并将剩下的光线进
行反射,反射的光线就是我们所看见的物体颜色。这是一种减色色彩模式,同时
也是与 RGB 模式的根本不同之处。不但我们看物体的颜色时用到了这种减色模
式,而且在纸上印刷时应用的也是这种减色模式。CMYK 代表印刷上用的四种颜
色,C 代表青色(Cyan),M 代表洋红色(Magenta),Y 代表黄色(Yellow),K 代
表黑色(Black)。因为在实际应用中,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很难叠加形成真正的
黑色,最多不过是褐色而已。因此才引入了 K——黑色。黑色的作用是强化暗调,
加深暗部色彩。
(3)Lab 模式。
根据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Eclairage(CIE)在 1931 年所制定的一种测
定颜色的国际标准建立的。于 1976 年被改进,并且命名的一种色彩模式。Lab 颜
色模型弥补了 RGB和 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它是一种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型,
也是一种基于生理特征的颜色模型。 [1] Lab 颜色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一个
要素是亮度(L),a 和 b 是两个颜色通道。a 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低亮度值)
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 是从亮蓝色(低亮度值)到灰
色(中亮度值)再到黄色(高亮度值)。因此,这种颜色混合后将产生具有明亮
效果的色彩。
(4)位图(Bitmap)模式。
位图模式用两种颜色(黑和白)来表示图像中的像素。位图模式的图像也叫作黑
白图像。因为其深度为 1,也称为一位图像。由于位图模式只用黑白色来表示图
像的像素,在将图像转换为位图模式时会丢失大量细节,因此 Photoshop 提供了
几种算法来模拟图像中丢失的细节。
在宽度、高度和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位图模式的图像尺寸最小,约为灰度模式
的 1/7 和 RGB 模式的 1/22 以下。
(5)灰度(Grayscale)模式。
灰度模式可以使用多达 256 级灰度来表现图像,使图像的过渡更平滑细腻。灰度
图像的每个像素有一个 0(黑色)到 255(白色)之间的亮度值。灰度值也可以
用黑色油墨覆盖的百分比来表示(0%等于白色,100%等于黑色)。使用黑折或灰
度扫描仪产生的图像常以灰度显示。
69(6)索引颜色(Indexed Color)模式。
索引颜色模式是网上和动画中常用的图像模式,当彩色图像转换为索引颜色的图
像后包含近 256 种颜色。索引颜色图像包含一个颜色表。如果原图像中颜色不能
用 256 色表现,则 Photoshop 会从可使用的颜色中选出最相近颜色来模拟这些颜
色,这样可以减小图像文件的尺寸。用来存放图像中的颜色并为这些颜色建立颜
色索引,颜色表可在转换的过程中定义或在声称索引图像后修改。
RGB 模式:适用于显示器、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CMYK 模式:适用于打印机、印刷机等。
活动二 采集并处理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获取声音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2)初步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完成声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或添加特殊音效等声音效果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版权意识,能够正确并合法使用网络资源。
(2)通过制作“消除人声”的伴奏带,感知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养成永不止步,
不断奋发图强的学习精神。
(3)体验声音处理技术对原始声音文件的改变作用,感知技术的魅力所在。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加工声音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加工声音的基本方法(添加、删除声音片段,降噪,合成声音,均衡音效,
添加特殊音效)。
教学过程
安装 Cooledit 软件,准备若干个声音文件。
1.获取声音
(1)设计小组活动:“说一说,你平时如何获取声音素材”。设置小组积分制,
回答出正确的获取方式即可得一分。归纳学生们提到的获取声音的方式,并补充
学生未提及的方法。
(2)设置思考问题:“声音在计算机中如何存储?”。带领学生们运用 Cooledit
软件打开一个声音文件,放大并观察波形,了解声音的模拟信号声波的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计算机的存储形式,从而引出声音数字化的基本步骤。
(3)在“知识链接”中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相关的法律文件,养成良好的版权意
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法律法规,正确使用音频文件。
722.加工声音
(1)运用 Cool Edit 软件打开一个音频文件,引导学生预览该音频文件,并尝
试删除或者添加一个片段后再次预览声音,体验操作前后声音的变化效果。
(2)事先准备一段有噪音的音频文件,如果要对其消除噪音,首先需要进行噪
音采样,然后在需要降噪的声音波形上加载噪音文件。也可展示“降噪失败”的
操作步骤,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失误的原因。
(4)设计小活动“为词配乐”,分别提供一段只有解说词和只有背景音乐的声音
文件,引导同学们运用“多音轨”合成声音,为该段解说词音频文件添加背景音
乐。
(5)分别提供一段音量较高的文件和音量较低的文件,打开声音文件,观察两
者的波形。并引导学生运用“音量标准化”将其调整为合适音量,观察调整音量
前后的波形变化。
(6)提供一段待美化的声音文件,运用“完美混响”效果,点击软件的“预置”
的完美混响效果,预览不同的混响效果,并尝试为该段声音寻找相匹配的音效。
在班级中,邀请同学们分享添加完美混响后的音频效果。
六、活动解析
1.第 90 页的“说说做做”
运用 Cool edit 声音编辑软件,打开一个声音文件,点击“编辑——调整采样
率”,即可以看到当前音频的采样频率。
732.第 91 页的“说说做做”
在班级中,组织“制作串烧音乐大比拼”活动,请同学们运用 Cool edit 软件删
除或者拼接声音片段,制作串烧歌曲,并在班级播放展示。
3.第 94 页的数字化学习
在“数字化学习”中,启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寻找去除人声的办法。通过“效果
——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选择“Vocal Cut”即可(备注:只能消除大部
分的人声)。在此环节,可以引导同学们不断学习,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活动三 制作相册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演示文稿的特点、基本结构,体验“先设计、后制作”的制作流程。
(2)通过图片、图形与文字的有效规划使用,合理布局版面,增强演示文稿美
感和说服力。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技能:应用和修改主题样式,设置主题母版,领
会促进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方法。
(2)掌握声音插入与设置的技能,理解多媒体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
(3)通过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学会利用动画效果突出展
示各种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码相册的制作,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先设计、后制作”的科学流程。
(2)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技能:风格设计、版面排版、声音的插入和编辑、
动画效果的设置及作品的保存。
四.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制作具有个性化的数码相册。
五、 教学过程
1.应重视教材中的“提示板”和““知识链接”
P102 页的“提示板”:让学生了解到演示文稿中字体和颜色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不是字体越多,颜色越亮,效果就越好。演示文稿中的文字是获取大量信息的来
源,文本素材也是有选择地应用于,而不是大段大段的照搬照抄。对于希望突出
的重点文字,应以大号字、鲜艳的颜色标出。
P98 页的“知识链接”:让学生了解除了电脑中自带的字体(如黑体、宋体、楷体
等)之外,还有很多字体,学会合理应用这些特殊字体,将会为演示文稿增色不
少。我们首先需要下载需要安装的字体,然后双击文件,点击安装。(注意,在
安装之前首先要关闭各种应用软件,等字体安装完毕,再次打开软件,就能在字
体选项中看到新安装的字体。)
2.明确数码相册的结构
教师可以利用样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利用演示文稿制作的数码相册的
结构划分为:主幻灯片(也成为封面幻灯片或标题幻灯片)、目录幻灯片(幻灯
片中包含的所有小标题)、过渡页(单独的小标题页)、内容页(有关小标题的文
字、图片等资料)、结束页(制作人、感谢语等,或提示整个数码相册中运用到
的各种素材的出处),再让学生根据各自的主题内容,设计数码相册的结构。
3.浏览优秀的范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几个数码相册的作品,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你们觉
得这些数码相册美不美?为什么觉得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点
评。这些数码相册的风格统一、版面美观、充满创意,因此给人以美的享受,可
以吸引我们的眼球。由于这些演示文稿的设计已经达到了专业级别,学生很难做
到。但在演示文稿软件中,提供了很多专心设计的“主题样式”,可以助大家一
臂之力。或者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符合主题的模板,再对其母版内容的修改,从
而成为为你所用的个性化模板,形成自己的风格。
4.“找茬”游戏,发现问题,掌握技能
教师在教授文字与单张图片的排版时,可以利用“找茬”游戏,出示在光盘中提
供的两张幻灯片页面,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同点,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然
后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修改任务。在我们学科中,尤其是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中,
同一个表现样例,可能会有多种的制作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能,
展现各自的才能。通过交流补充,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一次次的碰撞,形成优秀的
作品。
5.提供支架,拓宽思路,个性创作
PPT 中的图片排版如果设置好了,那么也就基本把整份 PPT 给做好了。下面介绍
几个方法帮你轻松搞定 PPT 中多张图片的排版问题:
77(1)对齐排版。
整齐的排版会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对齐的排版在 2010 以及其后的 PPT 版本
中可以很轻松的做到:首先,按下 Ctrl+A 将图片全部选中;接着,在【格式】
中的【大小】统一设置图片的宽度或者高度;然后,将图片随意的分开,不让它
们重叠在一起;最后,点击【对齐】中的【横向对齐】和【纵向对齐】,效果立
竿见影。
(2)形状排版。
如果觉得那样的排版太单调,可以考虑下用形状来排版图片。用上 PPT 中的
SmartArt 图形即可:首先,将图片全部选中,点击上方菜单栏中的【格式】;接
着,在【图片版式】中选择喜欢的图形,预览应用,查看效果。
(3)色块辅助。
在图片很少的情况下,可以用色块辅助,让页面丰富,变得饱满起来。这里就需
要用到另一个形状的辅助,比如最常用到的就是矩形:首先,在【插入】中选择
【矩形】,添加矩形到舞台上来;接着,只要调整矩形的颜色和大小,把它放到
页面中缺少的部分补位,就可以完成操作。
一定要注意整个版面显得平衡,不要显得头重脚轻或左右失衡。教师在本环节中
提供的支架是“对齐”的方法和“自选图形”的灵活应用,需要学生在实际运用
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具有个性的页面。
6.多媒体素材的合理使用与保存
数码相册在播放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可以增加它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其能声
情并茂地表现主题。在幻灯片中插入音频文件,既可以再本页内播放,也可以设
置成背景音乐,在多个页面播放。
在演示文稿中支持的音频文件格式有 midi、mp3、wav、wma 等,对于不支持的音
频格式,可以利用格式转换软件进行转换,再插入演示文稿中使用,否则在播放
时需要调用计算机中安装的其它播放器播放,或者出现无法播放的情况。
将音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时,有嵌入和链接两种形式,嵌入的文件存储在演示
文稿中,而链接的文件则存储在演示文稿之外(即音频文件原来所在的路径)。
在 Powerpiont2010 版本开始,mp3 和 wav 格式的音频文件默认可以嵌入到演示
78文稿中,方便演示文稿的携带,不用担心音频文件因为更换电脑而丢失或链接错
误,但是这样会增加演示文稿的文件大小。对于链接的音频,保存时必须和演示
文稿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在数码相册中插入音频的技能之后可以提示学生,数码相册中
如果可以插入适当的视频,内容将更加丰富,效果更为突出,插入和保存的方法
类比音频。
7.避免滥用动画效果
对于初次接触动画效果制作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尝试各种操作,即便是做的动画
效果不合理也没有关系,重点在于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动画的三种开
始方式分别代表的含义及四种动画类型的效果。但是在掌握了操作技能之后,教
师应该向学生指出:动画效果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一定要避免滥用动画(如:
滥用逐字、逐句、打字、闪烁等效果)。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让组内同学之间交
流播放制作的动画,看看是否增强了演示文稿的表达效果。
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利用动画增加幻灯片的生动性,而合理有效的动画
效果还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使幻灯片呈现一种播放节奏,增强演示文稿的解
释力和感染力。
8.重视互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小组互评: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上台汇报(未发过言,或发言较少的),其他组员
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同学可以完成互评表,见下表。
数码相册《家乡风景》学生互评表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完成情况(每项 10)
幻灯片页数 至少有 16 张幻灯片(至少有 4 张
内容页)
结构 数码相册结构完整
内容 符合主题内容,逻辑合理,清晰展

7980
版面 界面美观,版式合理,内容和形式
统一
个性化
内容不是简单的对提供资料进行
复制粘贴,需要有自己的家栋,具
有生动性、趣味性。
动画效果
对象动画和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效
果起到增加生动性、引起兴趣、增
强解释力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炫
耀操作技巧。
教师点评:在每组学生交流互评之后,教师应当发现问题,及时点评,补充和提
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的要点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对于演示文稿软件的技能掌握情况。
(2)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情况,对于有亮点的,个性化的作品给予鼓励。
(3)对数码相册中展示的内容深度进行点评。
六、 活动解析
1. P99 页“说说做做”
(1)在“视图“菜单中找到并点单击”幻灯片母版“,再点击左侧第一张幻灯
片-插入-图片,根据路径将图片插入幻灯片中,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等参数,当
设置完成以后,关闭”母版“,回到普通视图,这个时候在每张 PPT 的相同位置
都插入了一张大小等都相同的图片。(文字的设置方法相似,可以进行自主探究。)
(2)母版,就是让所有的页面都具有相同的风格或内容,有以下作用:
提高效率:对于需要多次出现在页面统一位置的对象,如标题栏、
LOGO、页码等放置在模板中;
避免干扰:单页较为复杂的动画或视频放在母版中,避免后期制作
PPT 时鼠标对该页面的干扰。同时,还有一个好处,PPT 优先播放母
版中的动画、音乐及视频;
局部切换:同一章节的标题不动,而正文则动态切换。第一步先确定
哪些内容动,哪些内容不动,然后分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动即变化81
的内容,放在 PPT 的当前页;静即不变的内容,放在 PPT 母版中。第
二步,选择对应的母版中的版式页,设置切换为“动态内容”的切换。
2. P99 页“数字化学习”
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插入各自准备好的具有个性化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项目符号等对象,再添加合适的动画效果,并对不同版面进行差异化的设置。
3. P102 页“数字化学习”
图形和图片比文字更能快速、直接、生动地传达信息。排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意图片之间的比例结构。如果图片面积对比度大,图像效果强,跳跃
强,区域对比度小,图像效果平衡稳定。在混合图形和文本时,请注意文本和图
片的颜色。如果将文本添加到图片中,则需要处理文本的色调和亮度与图像颜色
之间的颜色对比度。两者之间的对比越大,文本就越清晰。图文混排中的大部分
文字为黑色,纯度低。如果你想用颜色明显的文字吸引读者,应该考虑图片的整
体色调是否与文字的颜色组合相匹配。
(2)图片的排列要更有规律。图片可以加工成相同的大小和外观,图片之间的
距离是相等的,图片的外缘是一条直线,形成了丰富有序的图片效果。相反,如
果画面少,则画面的艺术设计可以大胆,如改变方向、立体设计、特效制作等技
法,形成内容丰富的幻象。
4. P103 页“数字化学习”
(1)在音乐开始的那页幻灯片中插入音乐;
(2)选中音乐图标,单击“播放”选项卡,将“开始”设为“自动”,勾选“跨
幻灯片播放”。
(3)单击“动画”菜单,选择“高级动画“组中的的“动画窗格”,在右侧的
“动画窗格”窗口中,单击已经插入的音乐右侧向下三角。
(4)单击“效果选项”,将“停止播放”,设置为“在 2 张幻灯片后”。
这样,完成了某一页到某一页之间响的设置。
5. P103 页“说说做做”
选中音频,在“音频工具”菜单中的“播放“选项卡中选择“编辑”组中的“剪
裁音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通过调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选择保留的部分,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多余的部分音乐裁剪掉。为了不让剪裁的音频,不太生硬,可以设置“淡化持续时间”中的“淡入”和“淡出”的时间。
6. P105 页“说说做做”
为了使幻灯片的播放更加生动,可以让演示文稿中的对象,如文字、图片等内容
按照需要动起来,这样会增加本活动作品“数码相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7. P105 页“数字化学习”
如果要将某一张幻灯片中的四张图片设置为相同的动画效果。首先对幻灯片中的
第一张图片动画设置好之后,我们选择第一张图,选择“动画“菜单栏——高级
动画——动画刷。此时,鼠标旁便会出现刷子的样式,我们在其他三张图片分别
单击,这样便可以将第一张图的动画,设置到其他三张图上面。动画刷,类似于
word 中格式刷,对文字同样也适用。
8. P106 页“说说做做”
(1)PPT 文件:可以编辑演示文稿中的内容。
(2)视频格式:全自动播放,电脑中只需要安装视频播放器,无需演示文稿软
件。
(3)图片格式:每一张幻灯片都可以单独导出为一张图片。
(4)大纲格式:导出幻灯片中的文字。
(5)PDF 格式:演示文稿中的内容无法再进行编辑。
单元反思
学生能够掌握合理使用数字化设备获取图像、声音等信息的方法(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图像、声音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了
解位图与矢量图的差异;了解数字色彩基本原理(信息意识)。掌握图像编辑软
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主题需要,创作图像作品表达思想(数字化学习与创
新、计算思维)。掌握声音处理软件的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需要,熟练使用
声音处理软件,完成声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或添加特殊音效等处理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基本制作规范
(信息意识),学会使用计算机高效、规范地制作应用文档和演示文稿(数字化学
习与创新、计算思维)。
评价内容是否达成:
本章小结
1 能够将手机、数码相机等数字化设备中图像传送到计算机中。
2 在获取图像和声音的过程中,要注重版权意识,标注信息的出处。
3 了解图像、声音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4 能够通过放大图片,学会判断位图与矢量图,并了解它们的差异;
5 了解数字色彩基本原理,知道常见的色彩模式是 RGB。
6 掌握图像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对图像的大小、色彩等进行调整。
7 能够利用声音处理软件录制音频,并能对其进行剪辑处理。
8 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基本制作规范,画出数码相册的结构图。
9 掌握演示文稿页面排版的技巧,学会插入音频、设置动画等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