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信息及其特征设计者姓名: 班级:教学题目: 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数据后,以此为出发点了解信息和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处在本教材的起始位置,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以前,学生学习过信息技术课,通过以前对信息的学习,对信息有了充分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于刚刚升入高中,与同学还不是很熟悉,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并且正确描述和分析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资料,了解信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知道信息的一般特征; 通过教师提供的课件等获取重要信息; 培养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分享、交流、讨论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理解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信息的七个基本特征(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教学难点: 信息含义的理解 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的理解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所以采用启发式、情景教学、探究合作式等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教学媒体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课题 提出任务 (5min)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数据及其特征和数据编码的方式。 情景一: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去商店买衣服,你能从店员的介绍和自己的观察中获取关于衣服的哪些信息,在购买衣服时,你又会考虑衣服的哪些信息? 答:衣服的品牌、质量、颜色等信息; 在购买衣服时,会考虑衣服的价格、尺寸等信息。 情景二:让学生看看窗外的事物,说说从窗外的真实情景中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答:窗外有棵大树、今天天气很好、远处有几栋楼等信息 ……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 这就是这些事物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情景导入、讲解、提问 学生说出这些情景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并认真听讲。讲授新课 (25min)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什么是信息,请同学们一起看这段视频并思考信息的含义:(播放视频3min) 看完视频,大家对信息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再翻开课本第16页,一起来看看课本上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人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大家要通过日常生活对信息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并说说你对信息的理解。讨论完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5min) 好了,相信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分享,大家对信息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这段视频,(播放视频4min) 视频介绍的就是信息的七个基本特征,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 师: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就说明了它具有普遍性,这是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普遍性; 师: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例如书籍、电视等,供更多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这就是信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传递性;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现在几点了? 生:…… 师:好的,根据刚刚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现在的时间,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这就是信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共享性; 师:任何信息都无法独立存在,它们的表示、传播、存储都必须依附某种载体,比如报纸、杂志、微博等,这就是信息的第四个基本特征——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师:信息具有保质期,如果信息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例如:导航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这就是信息的第五个基本特征——时效性;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开过以“防诈骗”为主题的班会,我们在接收信息时,首先要对信息进行分析鉴别,避免道听途说、误信他人、上当受骗。这就是信息的第六个基本特征——真伪性; 师:道路上有很多出租车,如果你要出去玩打车,那么这些出租车的信息相对于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你不坐车,车的信息于你而言就变得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第七个基本特征——价值相对性。 边讲解边板书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讨论后的分享进行评价 讲解、提问 边听讲边记笔记 讨论、分享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思考讲解的内容巩固新课 (7min)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些练习,请同学们看题目并思考,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C) “增兵减灶“引出信息具有传递性和真伪性特征; (“增兵减灶”:意思是增加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示弱以欺骗对方。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古代打仗时的一种战法,主要是为了迷惑对方,让对方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兵力,从而有利于自己战胜对方) 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信息都是一成不变的; 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下列(D)属于信息 报纸 教科书 因特网 新闻内容 这道题考察的不仅是信息的含义,还涉及到了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区别。 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阅读。这都说明信息具有(C)的特征 传递性 变换性 共享性 时效性 讲解、提问 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回顾总结 (3min)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七个基本特征。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看来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掌握的不错。 提问 思考、回答布置课后作业、结课(5min) 师:这节课老师只对信息的七个基本特征分别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下去以后再多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分析它体现了信息的什么基本特征,然后完成评价表。 布置课后作业 记录课后作业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每个学生自己列举四个信息的实例,并分析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填入评价表前两列: 学生之间交换评价表,完成对他人作业表的评价,填写学生评价列(分析特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适当补充); 教师收集所有作业表,完成教师评价部分,填写教师评价列(对学生的特征分析和学生评价都做出评价); 将所有评价表装订成册,并在学生之间传阅(反馈给学生评价结果)。板书设计: 在黑板顶部中间板书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信息及其特征,在其下面顶格写:1. 信息的概念,换行写:2. 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解信息及其特征,因为内容概念性较强,如果直接读课本然后给出定义,学生会感觉枯燥,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这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对信息以及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教学目标、课程定位都表述的比较准确;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清晰分明;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并通过教学评价结果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部分原因,改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