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7 手拉手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7 手拉手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7课时 手拉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4~45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原来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问题串2: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情境体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范围仍然适用,并能根据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引导法、谈话法。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合作、交流法。通过独立思考计算,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法: 课件播放希望小学的学习条件的图片。
  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么感想 虽然希望小学学习条件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知识都有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的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某班同学们也和咱们班同学一样有爱心,他们帮希望小学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 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情境中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 【品析: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学生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复习导入法: 课件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题目。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6×3+14×3    125+125×9    156-(78÷3)    712-48×5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运算顺序和用到的运算律。 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简算时你用到了什么运算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中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及运算中用到的运算律。 【品析:通过练习整数混合运算,为小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①1本练习本2.8元,1个铅笔盒6.1元。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②1本练习本2.8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 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1: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2:2.8×3+6.1×3=8.4+18.3=26.7(元) 方法3: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4:(2.8+6.1)×3=2.8×3+6.1×3=8.4+18.3=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提出思考问题: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想一想:整数中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有没有用到运算律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小结:(1)从运算顺序上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2)从运算过程上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5.课件出示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运算律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性质a-b-c=a-(b+c)除法性质a÷b÷c=a÷(b×c)
6.自主学习,解决问题②。 (1)自主解决问题。 (2)指名板演。 方法1:2.8×5+7.2×5=14+36=50(元) 方法2:2.8×5+7.2×5=(2.8+7.2)×5=10×5=50(元) (3)思考:每种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而言,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品析: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致,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的过程,有助于知识网络的构建。】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在计算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时,运算律从整数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错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在计算前要认真审题,看能不能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也应时刻观察,看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严格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45页“练一练”1~5题。 拓展1.用简便方法计算11×22+0.22×3300+660×2.2。 拓展2.某市出租车3千米以内(包含3千米)收费5元,超过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1.8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算)。笑笑从市中心出发,乘出租车去距离市中心16千米的奶奶家,她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参考答案】 1. 11×22+0.22×3300+660×2.2 =110×2.2+2.2×330+660×2.2 =2.2×(110+330+660) =2.2×1100 =2420 2.(16-3)×1.8+5=28.4(元) 答:她至少要准备28.4元。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大家的收获都不少,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知道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还学会了如何去帮助和关心他人。今后,我们也要向淘气和笑笑学习,尽自己所能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献爱心。下节课我们将进入本单元的复习阶段。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教学设计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运算律的运用不熟练,特别是乘法分配律,需要在这一部分予以加强。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手拉手 1.方法1: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2:2.8×3+6.1×3=8.4+18.3=26.7(元) 方法3: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4:(2.8+6.1)×3=2.8×3+6.1×3=8.4+18.3=26.7(元) 2.方法1:2.8×5+7.2×5=14+36=50(元) 方法2:2.8×5+7.2×5=(2.8+7.2)×5=10×5=50(元) 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致,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