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6.2 栽蒜苗(一)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6.2 栽蒜苗(一)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栽蒜苗(一)(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5页及第86~87页练一练的相关内容。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 问题串2: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 问题串3:根据上述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问题。 问题串4:解读上述条形统计图中所蕴含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手里的实验数据合理确定统计图中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引导法、谈话法。组织学生交流“格子不够画”时怎么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实际操作法、讨论交流法。通过填表、画图等操作活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 【品析:开门见山,快速启动学生的相关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激趣导入法: 前些天,同学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谁能说说你的蒜苗的生长情况 生1:前几天蒜苗长得比较慢,后几天长得比较快。 生2:我的蒜苗14天长高到17厘米了。 师:同学们把自己所栽的蒜苗这14天的生长高度记录下来。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形象直观地表示蒜苗的高度呢 生1:可以用画图形的方法。 生2:可以用画格子的方法来表示。 生3:可以把这些数据写在表格里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品析: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头。】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关数据的 这么多数据应该如何整理 (学生自主回答,合理即可) (2)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14天后的生长高度情况。 (3)观察数据,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制作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①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内每个同学记录的14天后蒜苗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统计表,小组同学把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②汇报填表情况。(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阳光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姓名小明小英笑笑开心淘气小兰蒜苗高/厘米1296211524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观察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吗 (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1)利用方格纸,尝试绘制统计图。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方格纸上填空,并涂出条形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①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再补充格子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现有数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吗 可以怎样表示 (2)小组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①绘制: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②交流:出示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说明1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 ③小结: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④大家是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观察、分析统计图。 师:从上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最高的蒜苗高多少厘米,最矮的蒜苗高多少厘米,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厘米…… 【品析: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回顾、交流、整理、绘制中明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办法,发现以往学过的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做法的局限性,自主进行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探究,发现并总结出相应的绘制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统计图中的格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讨论并小结:补充格子继续画或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当数据较大时,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比较方便。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86页“练一练”1题。 拓展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统计表。 卡通形象喜羊羊麦兜图图孙悟空人数146812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上面的统计图中,1格代表(  )人。 【参考答案】 拓展 答案不唯一,如:(1) (2)2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当我们发现“格子不够画时”,我们可以交流尝试,感悟“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条形统计图。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引导学生回顾数据收集的方法,交流记录的实验数据。因为课前学生已经经历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在14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所以课中的交流、汇报,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互动。2.经历认知冲突,感悟统计方法。因为学生此前已经学过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统计方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质疑、解疑的过程,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到统计图中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3.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能力。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巩固提升时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处处、时时存在着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把握这个机会来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本节课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点。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1) 制作步骤 1.画横轴、纵轴。 2.确定直条的宽度和位置。 3.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4.画直条并标上数据。 5.写名称和制表日期。 特点: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