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教案

资源简介

《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
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信息意识)
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计算思维)
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信息社会责任)
【课程标准要求】
1.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1.2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1.3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计算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基于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初中的知识储备,对课程往往容易只停留在对工具软件的学习上。另一方面,学生对数据、信息和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具体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气象指数的获取与计算,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基本含义,并能体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总结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通过气象指数参考价值的研究,掌握简单数据分析的一般流程,学会选用恰当的数据来源获取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在项目活动中,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重点】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数字化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教学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每日烦恼:今天我该穿什么?
出门是不是需要带雨伞?
今天空气污染是否严重,
能否长时间进行户外运动?
1.气象生活指数:气象生活指数是气象部门根据对气象预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的居民生活出行参考数据。如紫外线指数、雨伞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等。
2.本节我们将围绕“气象生活指数的参考价值研究”项目展开学习。同学们将通过该项目活动,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并知道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佐证研究结论。
3.本项目主要包含“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和“分析气象生活指数的参考价值”两个任务。
(三)任务一: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
活动1 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及建议
使用搜索引擎检索,将今日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及生活建议填入表1.1.1
活动2 计算今日感冒指数
感冒指数=24小时降温幅度贡献值+气温日较差贡献值+相对湿度贡献值+气压贡献值
24小时降温幅度=|前一天最低气温-当前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当日气温最高值-最低值
请上网查找本市的天气数据,根据上述方法求出今日的感冒指数等级,并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
将求得的感冒指数等级与表1.1.1的相应结果比较。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
提出问题:数据、信息与知识间的关系?
【微课展示】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
1.判断下列内容是数据吗?
结论: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
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数据的特征
固定不变:圆周率
不断变化:气温、股票
随机出现:抛硬币
【数据、信息和知识】——信息
举例:28 90%
对数据进行处理或加上具体情境
今日最高气温28°C
今日相对湿度90%
【数据、信息和知识】——知识
知识是信息加工后的抽象产物
表述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
知识是高级的、抽象的、具备普遍适应性
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
知识是认识世界的结果,是改造世界的依据
【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
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
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
知识是经过思维整理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习题巩固】
1. 有“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正常温度在36.3-37.2度”“38”和“叶达的口腔温度是38度”三种描述,这三种描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数据、信息和知识)
2.(单选)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器内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信息记载于其上体现信息的基本特征(________)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四)任务二:分析气象生活指数的参考价值
活动1 调查本班同学的感冒和穿衣情况
小组讨论:
制定“穿衣指数是否有参考价值”的标准,如“有50%以上的人穿衣情况符合穿衣指数,
指数就是有参考价值的。
参考样例参考课本第7页,设计1份3-5题的问卷,并用问卷星发布。
要求:(1)问卷有针对性(2)问卷格式符合设计规范。
【数据的来源和获取】
数据的来源:
直接数据: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
间接数据:查阅资料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查阅文献资料、关注媒体资源、浏览权威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数据公司购买
活动2 分析气象生活指数的参考价值
数据分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果的过程。
针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问卷中不同指标的分布、所占比例等情况,也可以进一步对问卷指标进行交叉分析。
交叉分析法通常指将两个有一定联系的变量及其值交叉排列在一张表格内,使各变量值成为不同变量的交叉点,形成交叉表,从而分析交叉表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请同学们依据调查结果计算新增感冒人数和各项穿衣情况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将所得结果与当地同日的气象生活指数进行比较,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五)拓展练习
在本节的项目活动中,我们借助了一些数字化工具来实现活动的要求,如搜索引擎和网上阅卷发布工具。诸如此类的工具还有很多,如概念图和思维导图、RSS阅读器等。学习者借助数字化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乃至进行终身学习。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同学们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的。
(六)课堂小结
来自任务一中的收获:
了解什么是数据、信息和知识;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来自任务二的收获:
能从恰当的来源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七)课后作业
阅读P10页拓展知识:了解不同的领域和组织对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不同定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