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2 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2 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算法的控制结构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算法的三种控制结构及其特点。 2. 能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算法,分析算法的控制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认识和区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2. 发现生活中的控制结构。
教学难点: 1. 循环结构的应用与实践。
2. 控制结构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大家经常关注的身体质量指数入手,结合上一节算法的概念与描述,请同学描述过程,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
2.顺序结构
观察流程图,让学生思考能否交换三个语句的先后顺序,引出顺序结构的特征:
①每个步骤按照算法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执行;
②每个步骤一定会被执行一次,而且只执行一次。
但是从用户的体验感出发,显示数字太过于枯燥,如何显示BMI值对应的身体质量,引出:
3.分支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修改程序,怎样设置条件,条件有什么作用。
同时和学生一起梳理流程,总结分支结构的特征:
①首先进行条件判断,根据条件满足与否,来决定执行哪个分支。
②在一个分支结构中,必定有一个分支被执行,其他的分支则被忽略。
进一步引导学生,出现多种情况需要判断怎么办?给出提示,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4.结构综合
通过将2、3中的流程进行整合,让学生体验到,很多时候,一个算法完整的描述是需要多个结构协同完成的。
此时,提出第二个疑问,如果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数据需要处理,当前设计的这个算法还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出:
5.循环结构
通过一个班学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就是重复执行,并且需要通过条件控制,总结循环结构的特点:
①条件满足,循环体重复执行,直到条件不满足,退出循环结构。 ②循环结构必须是在条件控制下的一种可控的重复,避免“死循环”。
6.综合应用
总结算法的三种控制结构,和学生一起完成“计算某班级全体学生BMI”的算法描述
7.课堂总结与提升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为学生举例:停车场车位指示灯——分支结构;超市自主结算系统——循环结构;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算法结构,无论哪个算法,只要抓住基本、掌握基本结构的特征,拆解算法就能化难为易。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