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课题 4.1 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目标1.根据情境确定对数据的具体需求,保持对数据的敏感度,锻炼意识层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适应性。 2.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一般过程与方法,逐步甄选、整理、处理所需数据,最终完成分析报告、解决问题。 3.针对实际需要,综合使用Excel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和呈现。能够有意识地选用图表等可视化方式表达、分析数据,得到数据以外的加工信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4.通过“用数据展望未来”这一案例的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分析,感受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价值,积极拓展知识和思维,借助数字化工具探索各种数据中蕴含的新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来源于浙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具体包含了解数据的获取途径和处理工具、利用Excel处理数据(甄选、计算、可视化表达、分析)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技能等。 本节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大数据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需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此外,只有认识到数据及数据处理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根据需求选用恰当合理的工具和方法处理数据,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诸多问题。 教学重点: 1. 综合运用Excel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和呈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分析结果。 教学难点: 1. 根据具体需求甄选、处理数据,通过数据的重组、加工等获取所需信息。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通过设问及视频快速创设情境。 问题1:请问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播放“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视频,并提出“用数据展望未来”的课题。 问题2:如果要做高考填志愿的准备,你所知道的获取数据的途径及对应的数据处理工具有哪些? 学生活动 1.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针对课题,确定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并思考应当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探究内容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切入,结合数据研究具有实用价值的高考专业志愿填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考,结合个人的情况,初步确定自己需要的数据和适合的使用工具。 数据的获取及整理 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数据获取数据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 介绍数据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呈现本节课相关数据获取的途径。 操作:观察2数据整理.xlsx数据表中的数据,思考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简单的修正。 讲解数据整理的过程,并通过实践明确数据整理的目的。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选取有助于志愿填报分析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数据整理,在实践中体会数据整理的目的。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通过实践数据整理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整理的目的。 同时能够让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逐步调整数据整理的迭代过程。 得到清洁数据后,由于数据不够直观形象,较多的数据能够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如何采用更详细直观的方式得到需要的个性化信息。顺利过渡下一环节。 数据计算与图表呈现 教师活动 承接学生的自主思考,根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引入数据计算,讲解数据计算常用的处理软件,带领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单元格引用知识,讲授公式与函数的新知识。 操作1:请计算并分析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平均分和平均位次,尝试使用多种方法。 承接学生的自主思考,出于数据呈现直观性的角度,引入数据图表呈现,讲解图表的类型及一般的表现形式。 操作2:请根据老师所给的计算机专业招生院校所在省份的统计信息,制作院校省份分布饼图,并修饰图表。 拓展任务(选做):请根据提示信息,统计并分析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院校所在省份,制作院校省份分布饼图。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听讲,学习新知,根据个人需求完成这一数据计算与图表呈现的操作。 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迭代优化数据的加工与可视化处理结果。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通过得到的个性化加工处理结果,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个人需求。 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和工具逐步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迭代 教师活动 教师深入提问,引导学生深层思考。 问题1:对于高考填志愿,你还会有哪些要考虑的内容对于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同学们还会有哪些要考虑的内容呢?请各抒己见。 问题2:需要采集哪些数据?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专业发展了解的需要,使用互联网获取相应的数据,并选用合适的软件进行分析并记录数据处理的过程。分析建议如下: 问题建议过程记录找到了哪些感兴趣的数据浏览数据,寻找感兴趣、可分析的数据,确定分析目标分析目标:收集了哪些数据使用合适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选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组织和存储收集数据的方法: 选用的软件: 收集的数据文件名:哪些数据是本次分析必需的整理数据,使之符合分析需要最后保留的数据及格式:如何分析这些数据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数据,创建图表呈现数据采用的分析方法:发现了什么记录分析的结果和形成的结论结果及结论:有哪些心得体会记录在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体会:学生活动 1.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针对课题,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角度出发,思考需要的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对这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迭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课后在本课提供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再采集、加工和处理,开展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探究。 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 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如下: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并从中整理数据处理的一般思路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整理总结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使得学生能够基于信息意识获取并处理有价值的数据,在过程中不断迭代、修正,借助数字化工具探索各种数据中蕴含的新知,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课堂评价 教师活动 1.请学生进行自评 评分项自我评价能够根据个体需求,初步制定并实施利用计算机处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在过程中对处理方法进行不断反思与迭代。3 2 1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或工具(如Excel、Python等),实现数据的简单整理。3 2 1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或工具(如Excel函数、图表等)实现数据的加工及可视化呈现,提高分析数据的效率。3 2 1能够拓展和迁移知识,并能自主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技术或工具完成不同的场景下的需求3 2 1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会积极主动地判断问题的数据适应性,并能够采取合适的数据处理技术或工具进行独立解决。3 2 1评价参考标准: 3=思路清晰完整,操作熟练规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新的合理性观念想法; 2=能大致描述或回答问题,在他人帮助下完成各项活动,能够简单结合常见的生活实例; 1=解决问题时,无法从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未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活动 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通过终结性评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并思考有待改善或加强的方向。核心素养落实与案例启示核心素养的落实 本课计算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基于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解决的需要形成并落实具体解决方案中实现的。学生根据情境确定对数据的具体需求,锻炼意识层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适应性。针对实际需要,综合使用Excel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和呈现。基于信息意识获取并处理有价值的数据,在过程中不断迭代、修正,借助数字化工具探索各种数据中蕴含的新知,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涉及知识 案例启示 本案例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关注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对自身的个性化需求的界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到本课的主题“用数据展望未来”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应当使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合理组织有用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通过判断、分析,能够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数据的处理,挖掘自己的深度需求,然后进行数据计算与数据图表呈现。接下来通过整个过程,思考可能需要分析的因素,思考数据的再获取。从而自然地习得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过程中不断迭代。 本课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并非以数据处理的技能或方法为目标,而是始终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展开。这不仅使得整个课堂的生成性趋于丰富,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针对实际需要,通过综合使用Excel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和呈现,自然地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了培养和发展。基于学生根据特定问题解决的需要,形成并落实具体解决方案,再一次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迭代、修正,借助数字化工具探索各种数据中蕴含的新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中,通过各种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辨析、解决和交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探索中感受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价值,学会知识并加以运用。长此以往,便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归纳出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