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6页。内容简析问题串1:举例说明教室里物品占空间的大小有差别,常见的容器放东西的多少有不同。问题串2:认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问题串3:认识什么是容器的容积。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教法与学法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这节课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学法: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新知识。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故事引入法: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并提问,看完这段动画,看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体积和容积。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品析: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绪高昂的状态。】复习引入法:课件出示问题:大的画“√”,小的画“”。 2.装得多的画“√”,装得少的画“”。 师:刚才我们复习的物体的大小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体积和容积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研究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品析: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感知物体的大小和容器能盛物体的多少,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体积与容积。(1)师:同学们,请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教室里有哪些物品 哪些物品所占的空间大 哪些物品所占的空间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2)师:想一想,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有哪些 这些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 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 学生思考后汇报。2.认识体积。出示课前准备的土豆和红薯。(1)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猜测。(2)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①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在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②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土豆和红薯,将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到两个烧杯中。③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完成实验。(3)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得出:土豆和红薯放进烧杯后,水面都上升了,说明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土豆和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4)师归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品析: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意义。】3.认识容积。(1)出示教材问题。①学生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②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内优化实验方法,选出最佳方案。③各小组汇报本小组选出的最佳实验方法。④各小组根据本组的最佳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提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得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杯子等容器可以容纳其他的物体,而且不同的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不同。(3)教师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品析:人人参与实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地方是不明白的吗 请你大胆地说一说。质疑:学习了体积和容积,我想知道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有的物体只有体积没有容积,如魔方。有的物体既有体积又有容积,如鱼缸。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容积比它本身的体积小。【品析:通过辨析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体积和容积的不同,进一步强化了教学重点。】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中的题目。【拓展题】一桶水可以倒满12个碗或15个杯子,同时把5碗水和4杯水倒入空桶中,桶内水面高度占桶高度的多少 (桶上、下一样粗,碗相同,杯子相同)【参考答案】+=【解析】一桶水可以倒满12个碗或15个杯子,说明一碗水占水桶高度的,一杯水占水桶高度的,这样可以先分别求出5碗水和4杯水分别占水桶高度的几分之几,再相加。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1.由学生感兴趣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动手操作比较多,因此,课堂节奏前松后紧,练习比较仓促。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体积与容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