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实数》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PDF版,5课时,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实数》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PDF版,5课时,无答案)

资源简介

点亮“中数”星火
燎原“数字”中国
教材版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 级:七年级(下册)
单 元:第六单元《实数》
1
目录
一、单元信息 ............................................................. 1
二、单元分析 ............................................................. 1
(一)课标要求 .......................................................... 1
(二)教材分析........................................................... 2
(三)学情分析 .......................................................... 2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 3
(一)单元学习目标 ...................................................... 3
(二)单元作业目标 ...................................................... 3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 4
五、课时作业 ............................................................. 5
6.1(1)平方根 ......................................................... 5
6.1(2)算术平方根 ..................................................... 8
6.1(3)立方根 ........................................................ 11
6.2(1)实数 .......................................................... 14
6.2(2)实数 .......................................................... 17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21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21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23
第六单元实数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数学 七年级 第二学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数
单元组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平方根 第 6.1(P2-3)
2 算术平方根 第 6.1(P3-5)
课时信息
3 立方根 第 6.1(P6-8)
4 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 6.2(P9-12)
5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 第 6.2(P13-16)
一、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要促使学生形成
数学逻辑思想,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六大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
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主要学习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了解
乘方和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理解无理数和实数
的概念及分类,能用一个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知道实数与数轴上
的点的一对应关系,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并会按要求进行实
数的运算。
课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指出:体验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1
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在“数学思考”方面指出: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
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网络
2、内容分析
《实数》是《课标(2011 年版)》“数与代数”中“数与式”内容的第二章,
主要研究平方根、立方根、实数概念及运算,知识结构上,遵循代数式研究的一
般路径,研究方法上,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抽象概念—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等
活动过程,渗透类比,分类等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模型能力”,“推理能力”,这些都是数与代数课程领域的核心概
念。
本章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
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它为学生今后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准备知识,特别
是平方根和算数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更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是学好
后续知识的纽带。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在小学学生只学过求一个数的平方及立方,对开方还
不了解,对实数也更是陌生,所以学习这章《实数》可以更加开拓学生对数学的
认识,增强他们研究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规律看:七年级(下)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好你的学
习习惯,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
并从内心希望自己能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究者。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还
不够成熟,数学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和
掌握平方根和算数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概念,同时能够正确的表示及求出一
个数的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及立方根,能熟练的进行实数的运算。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立方根, 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对它们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
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
3.了解实数的概念及分类,会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实数与
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4.初步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通过有理数的大小关系类比的学习过程,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的乐趣。
5.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实数仍适用,并会按要求进行实数的运
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分类意识,逐步领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方法。
(二)单元作业目标
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涉及目标序号、目标描述、学等要素。借助作业目
标设计表开展作业目标设计,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单元作业目标与课时作业
目标的关联性、作业目标的结构性。
根据本单元总课时数和具体课时内容,对本单元作业内容整体规划设计如下
表:
3
实数”单元作业目标
目标
知识点 单元目标描述 学
序号
1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开平方和平方互 A了解
为逆运算
2 平方根的性质 B掌握
平方根
3 学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C应用
4 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平方根 D综合
1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A知道
2 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B掌握
算术 3 会用根号表示及用计算器求正数的算术平 C应用
平方根 方根
4 会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有关 D综合
问题
1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 A了解
为逆运算
2 立方根的性质 B掌握
立方根 3 会用根号表示及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 C应用

4 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及解决一 D综合
些实际问题
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了解有理数的 A了解
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使用
实数的
2 掌握实数的分类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 B掌握
概念及
对应关系
其分类
3 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C应用
4 能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D综合
实数的 1 实数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A了解
运算及 2 实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及常用方法 B掌握
大小比 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C应用
较 3 用实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D综合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单元作业设计时,数学教
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充分考虑本
校学生实际情况,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
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
负增效”目的。
根据本单元内容,课时作业将作业内容分设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基础性课时
4
作业,设置为必做题,所有学生都得完成;另一类是发展性课时作业,设置为选
做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地进行答题。
每课时作业限制在 20 分钟以内,通过有效的作业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技
能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之中去,
数学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找出现状和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和调整教学进度,
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真正让作业达到“提质增效”的
作用。具体我们设计了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本次作业设计体系如下: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6.1(1)平方根)
作业 1(基础性作业)
(1)下列各数没有平方根的是( )
2
A.( 2) B.-0.01 C.0 D.π
2
(2)( 3) 的平方根是( ).
A .-3 B .3 C. ±3 D. ±9
(3)若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等于±a(a≥ 0),那么下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为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5
2
①0.64 ②2 ③2500 ④ 0
49
时间时长: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合
综合评价等 评价为 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作业第(1)题在选择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负数没有平方根的理解;作业第(2)
2 2
题,需要先把( 3) 化简为 9,这样就能够很直观的求出( 3) 的平方根了,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作业第(3)题,首先根据平方根
的定义可以用 a 的式子表示出这个自然数 2,那么它的下一个数是 2+1,从而
求出下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第(4)
题要求学生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①②③考察对正数
的平方根的理解,特别第②题计算带分数的平方根时,需要将带分数转化成假
6
分数再求平方根④考察对 0的平方根的理解。作业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对题中“符
号”的处理
作业 2(发展性作业)
(1)下列各式没有意义的是( )
2 2
A .- 5 B. 5 C. ± ( 5) D. ( 5)
(2)已知( 2 + y2 + 1)2-4=0,则 2+y2= 。
(3)一个数的平方是 0.36,这个数 。
(4)如果一个正数的 x的平方根是 3-k 与 2k-11,求这 k和 x的值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性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性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合
综合评价等级 评价为 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7
作业第(1)题考察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作业第(2)题,需要学生先
把 2 + y2 + 1 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其结果,然后移项求出 2 +
y2的值,最后要根据 2 + y2的非负性舍去负数,这是学生做容易忽视错的地方,
此题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和认真解题习惯。作业第(3)题,考察一个非负数的平
方根,学生容易写出来一个正数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作业第(4)题此
题是易错题,学生容易考虑不全面,此题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两数相等,②
两数互为相反数,考查平方根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平方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运算素养。
第二课时(6.1(2)算术平方根)
作业 1(基础性作业)
(1)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25=±5 B. ( 3)2= -3
C. ± 49=±7 D.- 81=9
1
(2) 4的算术平方根是 ; 的算术平方根是 。
81
(3)用计算器计算 123 - 5= (保留到 0.01)
(4)求下列各数的算数平方根.
25
① ② 225 ③0 ④( 3)2
36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8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
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
过程。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
综合评价等 合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作业第(1)题,要求学生能熟练用符号表示算数平方根和平方根,培养学
生的符号意识;作业第(2)题,考查学生对求算术平方根的掌握,此题要求学生
先对式子化简再求其算术平方根,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
作业第(3)题,考察学生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作业第(4)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运用第③题需要先化简
为 9再求其算术平方根。
作业 2(发展性作业)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7 是 49 的算术平方根 B.3 是( 3)2的算术平方根
9
C.±7 是 49 的算术平方根 D. 25的算术平方根是 5
1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的取值范围是
x
(3)若( + 3)2与 b 2互为相反数,求a2-2b+1 的值.
(4)张大伯打算用竹篱笆围一块面积为 81 ㎡的菜地,方案一:正方形的菜
地;方案二;圆形菜地。从节省材料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哪个方案?请说明理
由.(π取 3.14)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合
级 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作业第(1)题,巩固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作业第(2)题考查学生对算术
10
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的认识,同时又提醒学生 x作为分母又不能为零,两者结合
给出 x 的取值范围,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作业第(3)题,需要学生建
立数学方程模型,运用两者的非负解决问题,求出 a、b,然后代入最后求出平方
根,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既复习了旧知又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的用途有了
更深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作业第(4)题,主要考察了算术
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6.1(3)立方根)
作业 1(基础性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64的算术平方根是 4 B、25的平方根是 5
C、-27的立方根是-3 D、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1
3
(2)- 64算术平方根是
+2 3 2 1
(3)如果 A= + 3 为 + 3 的算术平方根,B= 1 2为 1 2的立
方根,试求 A+B 的立方根
(4)把一个正方形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8倍,扩大后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来棱长的
多少倍?若体积扩大为原来体积的 n倍呢?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11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合
级 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作业第(1)题,检验学生对立方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旧知,提升解题
3
技能和运算素养;作业第(2)题,需要学生认真审题先把- 64化简为 4,再求其
算术平方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作业第(3)
题, 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隐含条件”,进而
求出 a,b 的值,最后求 A和 B的值,还要求立方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作业第(4)题,由于正方体的棱长是体积的立方根,所以当被开方数扩大 8倍,
相应的立方根就扩大 2 倍,被开方数扩大 n倍,相应的立方根就扩大3 ,主要
考察立方根的应用。
作业 2(发展性作业)
(1)下列各数中,立方根一定是负数的是( )
A、- B、 - 2 C、- 2-1 D、- 2+1
(2)若 2=( 5)2, 3=( 5)3,则 a+b 的值为( )
12
A、0 B、±10 C、0 或 10 D、 0 或-10
(3)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 2b-1 和 b+4,则 a+b 的立方根是
(4)填表:
0.001 1 1000 1000000
3
①观察上表,说明当已知数 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三位,它的立
方根3 的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是怎样的?
3 3
②根据①中的结论,完成下列填空:已知 0.539=0.8138,, 53.9=3.777,
3
则 0.000539= ,如果3 =0.3777,则 =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
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
过程。
综合评价等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
级 合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13
作业第(1)题,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性质,知道负数的立方根才是负数是关键,
同时要知道 2的非负性,- 2的非正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作业第(2)
题,主要考察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先根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分别求出 a、
b的值,然后求出 a+b 的值。作业第(3)题,考查学生对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的
理解,需要学生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建立方程模型,进而转化为求一元一次方程,
提升运算素养。作业第(4)题,本题考查立方根的规律探索问题,要求学生知道“在
开立方运算中,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三位,立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
的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通过观察分析一些个别的、特殊的现象,从中归纳出
得出一般的、共同的特征这是解决规律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直观想像、逻辑推理
素养。
第四课时(6.2(1)实数)
作业 1(基础性作业)
(1)下列各数不是分数的是( )
2 22
A、 B、 C、- D、 80%
3 5 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无理数;
②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③不存在与本身的算术平方根相等的数;
④比正实数小的数都是负实数;
⑤非负实数中最小的数是 0;
A、2个 B、3个 C、4个 D、 5个
(3)估计 21在整数 和 之间.
14
(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3 3 8 25 113.14159,-π,0, -1, , ,- ,0.030030003…(每相邻两
7
3
个 3之间逐次增加 1个 0),0.25 , 9
(1)整数:{ }
(2) 有理数:{ }
(3) 无理数:{ }
(4) 正实数:{ }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
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
过程。
综合评价等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
级 合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15

作业第(1)题,同学们容易从形式上去判断,忽略π是无理数, 也是无理
3
数,而不是分数;作业第(2)题,此题考察了实数,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和实数
的分类,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是本题的关键。作业第(3)题,考查学生的
估算能力;作业第(4)题,有限小数和无线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解题时不要被
表面形式迷惑,如 3 8 , 25 均不是无理数,要根据化简后的结果判断一个实数
是不是无理数;最简数中含有无理数,都属于无理数。
作业 2(发展性作业)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B、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C、无理数一定是无线不循环小数 D、无线小数是无理数
(2)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输入的 x是 4时,输出的 y是
(3)如图 1,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正方形 ABCD 的定
点都在格点上.
①正方形 ABCD 面积和边长;
②在图 2 中画一个与图 1 面积不相等的正方形,要求它的边长为无理数,
并求出它的边长;
③把分别表示图 1和图 2的正方形的边长的实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6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
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
过程。
综合评价等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
级 合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作业第(1)题,加深学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作业第(2)题,这是一道循环结
构的选择程序题,当输入一个数 x,取算术平方根结果是无理数就输出,否则将
17
该结果重新输入,直到结果为无理数才能输出,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
力;作业第(3)题,第①题考查复习在格点正方形中面积和边长的求法,第②题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第③题要求学生能正确无误的画出数轴,
并能正确的在数轴上找到这两个无理数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直观想像、逻辑推理
等素养。
第五课时(6.2(2)实数)
作业 1(基础性作业)
(1) 如图,数轴上点 P表示的数可能是( )
A. 7 B.- 7 C.-3.2 D.- 10
(2) 3 2的相反数是 , 3 2的倒数 , 3 2的绝
对值 。
(3)在 1,-2, 3,0,π五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1 2
(4)计算 ①-32×( ) + 25 3- 27÷︳-3︳
3
② 0.04 3+ 8 1- +︳ 3-2︳+3 3
4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18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性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
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性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性 C 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
过程。
综合评价等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
级 合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作业第(1)题,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以及估算无理数大小的能
力,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业第(2)题,考查在实
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完全一样。作业第(3)
题,考查学生对实数大小的比较,在解题时要注意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这是解题
关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作业第(4)题,本题需要学生先对式子化简再进行
加减,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素养。
作业 2(发展性作业)
(1)实数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 b2-︳c-a︳的值
为()
19
A、2b-c B、 -c C、 -2b-c D、-2a-c
5 1 1
(2)比较大小; ; (填“>”、“<”、“=”)
2 2
(3)观察下列等式并回答问题:
①|1 2|= 2 1;
②| 2 3|= 3 2
③| 3 4|= 4 3
④| 4 5|= 5 4
……
(1)请写出第⑤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计算| 15—4|=_____;
(2)写出你猜想的第 n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用含 n的式子表示);
时间时长 : 10 分钟
作业评价表
等级
评价指标 备注
A B C
A 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答案的准确性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等,答案不正确,过程不完整;答案不准确,过
程错误、或无过程。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答题的规范性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不正确 。
A等, 解法有创意和独特之处,答案正确。
解法的创新性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晰,过程复杂或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 综合评价为 A等;ABB、BBB、AAC 综合
评价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 C等。
20
作业第(1)题,需要学生先借助数轴直观的看出 a、b、c的大小关系(a化简 b2=︳b︳,再判断出绝对值里面式子的正负,再根据绝对值 的性质进行
化简计算,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作业第(2)题,考查实数比较大小,
利用无理数的估算得到 5 1 > 1,从而比较大小,培养学生的运算和估算能力;
作业第(3)题, 此类问题是根据式子的变化特点,抓住式子与结果相关联的地方,
正确表示已知与结果,渗透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25 =±5 B、± 25 3=5 C、 27 =-3 D、 ( 4)2==-4
2. 16的平方根是( )
A、4 B、±4 C、2 D、4
3 22
3.在实数:3.14159, 64,0.10100100010001…,4.2 1,π, , 9中,
7
是无理数的有( )
A. 1 个 B. 2 个 C . 3 个 D .4 个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15,估计它的边长大小在( )
A、2与 3之间 B. 3 与 4 之间 C . 4 与 5 之间 D .5 与 6 之间
5. 下列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
A、 3<1.732 3B、 8<2.5C、- 2>1.414D 、- 3>- 9
二、填空题
6. 3.14 π的相反数是_______,绝对值是 _______
2
7.若实数 a,b满足|a+2|+ 4=0,则 的平方根是_______

1 3
8.已知 m-5 2和 m-1是正数a的两个平方根,求代数式 2 + 4 + 8的值_____
3 3
21
三、解答题
3
9.计算:①| 5 2|+ 36+ 27– ( 2)2
②- 12020-( 2)2 3+(- 2+3)+ 1
10、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10的点(不需要写出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11、有个边长为 5cm的正方形和长为 18cm,宽为 8cm 的长方形,要作一个
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求边长应是多少?
12、学习了无理数之后,小华同学有了如下的想法:无理数虽然是无限不循环
小数,但是任意无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构成的.若已知一个无理数是
a,该无理数的整数部分是 b,那么这个无理数的小数部分可表示为 a-b.例如
4 <5< 9,即 2< 5<3,显然 5的整数部分是 2,小数部分是 5 -2.
根据小华的想法,解决下列问题:
3
(1) 11的整数部分是 ,- 11的整数部分是 ;
3
(2)若 7+4 的整数部分为 m, 19-2 的整数部分是 n,求 4n 2m2的值;
1
(3)若 9+ 13=2xty,其中 x是整数,02
22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学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了解 理解 应用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1 选择题 1 √ 易 改编
2 选择题 2 √ 易 改编
3 选择题 3 √ 易 改编
4 选择题 3 √ 易 原创
5 选择题 4 √ 中 原创
6 填空 5 √ 中 改编
7 填空 2、5 √ 中 改编 30 分钟
8 填空 2 √ 中 改编
9 解答题 5 √ 中 原创
10 解答题 1、5 √ 较难 原创
11 解答题 3、5 √ 较难 改编
12 解答题 3、4、5 √ 较难 改编
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