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资源简介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4、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5、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新课导入】
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配子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新课讲解】
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相信你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我来问问大家什么是减数分裂?
学生活动: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教师活动:综合减数分裂的概念并着重强调减数分裂的对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点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教师活动: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教师活动:讲解精子的形成部位是睾丸(精巢)的曲细精管中,并利用课件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视频图像。
教师活动:讲解精子是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进行了两次分裂。
教师活动:讲解在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染色质复制以后,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联会,形成四分体,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的同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结果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便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已减少了一半,细胞内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教师活动:减数分裂第二次是从次级精母细跑开始的,细胞未经染色体的复制,直接进入第二次细胞分裂。在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前面所学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非常相似,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这一位置后,接着进行分裂,于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与此同时,细胞分裂,结果生成了精子细胞,减数第2次分裂结束(强调减数第二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教师活动:在讲解期间,着重讲解同源染色体、联会以及四分体的概念。
教师活动:精子细胞经过变形后成为精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后生成了四个精子,精子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减数分裂就结束了。
教师活动:把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回答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判断谁是有丝分裂,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教师活动:讲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而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开了,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讲解卵细胞的形成场所是卵巢。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师活动:将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表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并用课件展示。相同点有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有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卵细胞经减数分裂后,细胞中的染色体会不会越来越少呢?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含量以及同源染色体的数量表格,并展示曲线图。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实验视频(如有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展示并讲解各个时期装片的特点。
教师活动:针对课本习题进行讲解,讲解要点为: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例如,在减数分裂Ⅰ中,先后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分裂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另外,在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处于减数分裂Ⅰ的细胞要明显多于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
2.减数分裂Ⅰ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分裂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过程相同,同一时刻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教师活动:首先利用课件展示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讲解实验的各个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勤加指导,观察学生有无理解上的错误。例如,将不同颜色的等长染色单体拼成一个复制后的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I时,将等长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到同一侧等。教师应及时弄清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教师活动:讲解实验中的讨论中的问题,讲解要点为:
1.在减数分裂I中,先后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等行为变化:减数分裂1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Ⅱ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最终进入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这为之后通过受精作用使同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并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提供了保证。总的来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在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都会使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
3.引领学生操作。
教师活动:讲解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意义。
受精作用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受精作用过程的图片或者是视频。
教师活动:讲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受精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受精作用的图片,讲解并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卯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教师活动: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说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半来自母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半来自母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繁殖时,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教师活动:讲解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减数分裂和受精保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板书】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
2.精子的形成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4.卵细胞的形成
5.受精作用
概念:
过程:
意义:
6.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