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4.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4.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4.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二年级拓展模块(一)第四章;教材内容: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地位与作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圆锥曲线的形象,圆锥曲线在科学技术、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本章我们学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及标准方程,并掌握它们的几何性质和应用,进一步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14~16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2.在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学习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3.职业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从实际生活实例出发,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串联性,回顾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双曲线的取值范围、对称性、渐近线、顶点坐标和离心率的概念;2.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体会通过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方法,掌握双曲线的对称性、对称性、顶点坐标和离心率的讨论方法,理解参数 , ,,的几何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双曲线的取值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渐近线和离心率的概念;掌握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方法;掌握双曲线的对称性、对称性、顶点坐标和离心率的讨论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类比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情境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①你能根据方程①来研究双曲线的一些几何性质吗? 思考并尝试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1.范围由方程①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都满足不等式 ,即,所以说明双曲线位于直线 所夹平面区域的外侧. 2.对称性如果是方程①的一组解,则不难看出,,,都是方程的解,这说明椭圆关于 y 轴、 x 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因此, x 轴、 y 轴是双曲线的对称轴,原点是双曲线的对称中心.双曲线的对称中心也称为双曲线的中心,我们只讨论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 3.顶点在方程①中,令,得 .这说明A1(-a,0),A2(a,0 )是双曲线和 x 轴的两个交点.同理,令 ,得,这个方程无实数解,这说明双曲线与 y 轴没有交点.因为双曲线与它的对称轴共有2个交点,即A1,A2 ,这两个交点称为双曲线的顶点. 线段A1A2分别称为双曲线的实轴.若记B1(0,-b),B2(0,b),则称线段B1B2为双曲线的虚轴,显然,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在它的实轴所在的直线上,而且双曲线的实轴长为2,虚轴长为2b, 和 b 分别称为双曲线的半实轴长和半虚轴长.特别地,实轴长与虚轴长相等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4.渐近线经过点A2,A1分别作 y 轴的平行线 x=±a ,经过点B2,B1分别作 x 轴的平行线 y=±b ,四条直线围成一个矩形(图4-1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从图4-14可以看出,双曲线的各支向外延伸时,与这两条直线逐渐接近,但永远不会与它们相交.我们把两条直线 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5.离心率一般地,同椭圆的情形一样,双曲线的半焦距与半实轴长的比 称为椭圆的离心率.因为,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 探索研究(1)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是什么?(2)离心率对双曲线的形状有什么影响.(1)因为,所以.注意到,,这说明 越趋近于1,则 的值越小,因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所夹的双曲线区域越狭窄. 当固定 不变时,双曲线的离心率与双曲线形状的关系可以从图4-15中看出来,其中蓝色、绿色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 探索研究如果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②你能根据方程②来研究双曲线的一些几何性质吗?显然,方程②表示的双曲线,焦点坐标为(0,- c ),(0, c ),双曲线上点的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或 ;实轴的两个端点是A1(0,-),A2(0,);虚轴的两个端点是B1(-, O ),B2(, O).渐近线方程为.除了这些以外,对称性、焦距、实轴长、虚轴长、离心率等都与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线是一致的,如图4-16所示. 分组讨论,推导双曲线的取值范围、对称性、顶点、标准方程分组讨论并解答“新知探究”的内容 通过讨论,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讲授中穿插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更利于课堂高效化;
活动三: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 1 求双曲线 的半实轴长、半虚轴长、焦距、离心率、渐近线方程.解 将已知方程化成双曲线标准方程:,由此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半实轴长 半虚轴长所以双曲线焦点焦点的坐标分别是(-3,0)(3,0).离心率 ,渐近线方程.例2 已知双曲线C的顶点为A1,A2,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且△BA1A2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解 设O为坐标原点,则A1A2的中点为O,且|OA1|=a,|BO|=,由△BA1A2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可知|BO|=|OA1| ,因此.又因为,所以,从而.例3 已知 A , B 两地相距800m,在 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 地晚2s,且声速为340m/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分析 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速及 A , B 两处听到炮弹爆炸声的时间差,可知 A , B 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的差为定值,所以爆炸点在以 A , B 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因为爆炸点离 A 处比离 B 处远,所以爆炸点应在靠近 B 处的双曲线的一支上. 解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使 A , B 两点在 x 轴上,并且原点 O 与线段 AB 的中点重合.设炮弹爆炸点 P 的坐标为(x , y ),则| PA |-| PB |=340×2=680,即2a=680,a =340.又| AB |=800,所以2c=800, c =400,.因为| PA |-| PB |=680>0,所以点 P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因此 x ≥340.所以,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请同学上台黑板作答,并进行讲解 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活动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中P119 ——练习1./3./4./5.
活动五:板书设计 4.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双曲线的取值范围、对称性 练习 小结二、双曲线的顶点、离心率 练习 作业
活动六: 教学反思(留白) 教学反思包括5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