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6.2复数的运算(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6.2复数的运算(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6.2复数的运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二年级拓展模块(一)第六章;教材内容:包括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复数集中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地位与作用: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有点难以理解了?是不是认为这种东西是个"怪物"呢?这与本章我们要学的复数有关,事实上,数学家们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才把复数理论完全建立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数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数学家的"玩具",大家都认为复数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用处的,甚至卡尔丹都说复数是"精致而不中用"的,但后来,人们渐渐地发现,复数在很多领域都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如电学、流体力学等.
学情分析 16~18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喜欢学习新技巧,喜欢有挑战性的事物, 渐渐地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开始具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能力。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2.通过复数的概念学习,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复数之间的运算;3.职业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从实际生活实例出发,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串联性,回顾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复数之间的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的概念;2.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理解复数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理解复数加法、减法结果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复数乘法的运算律及其运算方法,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的概念;理解复数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理解复数加法、减法结果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复数乘法的运算律及其运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类比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情境设z1=1+i,z2=2-2i,z3=-2+3i,你认为(z1+z2)与(z1+z2)+z3的值应该等于多少?由此尝试给出任意两个复数相加得运算规则. 思考并尝试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抽象概括1.复数的加法一般地,设z1=a+b i,z2=c+d i(a,b,c,d ∈R),称z1+z2为z1与z2的和,并规定z1+z2 =(a+b i)+(c+d i)=(a+c)+(b+d)i.例如,对于上述“探索研究”中的三个复数来说,有z1+z2 =(1+i)+(2-2i)=(1+2)+(1-2)i=3-i,类似地,可以算出(z1+z2)+z3=(3-i)+(-2+3i)=1+2i.显然,两个复数的和仍然是复数.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z1+z2 =z2+z1,(z1+z2)+z3=z1+(z2+z3).探索研究1设 z1=2+2i,z2=-1-4i,求出z1+z2 ,并在复平面内分别作出z1,z2,z1+z2所对应的向量.猜想并归纳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由复数与向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出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如果复数z1,z2所对应的向量分别为.则当与不共线时,以OZ1和OZ2为两条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Z1ZZ2.则z1+z2所对应的向量就是, 如图6-5所示. 2.复数的减法探索研究2设 z1=5+8i,z2=5-3i,猜测z2 的相反数以及z1-z2的值.一般地,复数z=a+bi (a,b∈R)的相反数记作-z,并规定-z=(a+bi)=-a-bi. 复数z1减去z2的差记作z1-z2,并规定z1-z2=z1+(-z2). 例如,上述“探索研究”中z2的相反数为-z2=-(5-3i)=-5+3i,因此,z1-z2=z1+(-z2)=(5+8i)+(-5+3i)=11i.一般地,如果z1=a+bi,z2=c+di (a,b,c,d ∈R),则z1-z2=(a+bi)-(c+di )=(a-c)+(b-d)i.显然,两个复数的差仍然是复数.但两个复数的差一般不满足交换律,即一般来说,z1-z2 ≠ z2-z1.如果复数所对应的向量为与,设点Z满足,则z1-z2所对应的向量就是,如图所示. 复数的乘法探索研究3设z1=3,z2=1-2i ,z3= -5i ,你认为的值与的值分别等于多少?由此尝试给出两个复数相乘的运算规则.设z1=a+bi , z2=c+di (a,b,c, d∈R),称z1 z2(或 z1×z2)为z1与z2的积,并规定z1 z2 =(a+bi )(c+di ) =ac +adi+bci+bdi2 = (ac-bd)+ (ad +bc)i. 为了算出两个复数的积,只需要按照多项式乘法的方式进行,并利用i2=-1即可.例如,对于上述“探索研究3”中的三个复数来说,有z1 z2 =3(1-2i)=3-6i,z2 z3=(1-2i)(-5i)=-5i+10i2=-10-5i.显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复数.复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且对加法满足分配律,即,, 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情境”分组讨论并解答“探索研究1”分组讨论并解答“探索研究2”分组讨论并解答“探索研究3” 通过讨论,理解复数的运算法则(加法、减法、乘法)及复数加法和减法的集合意义 讲授中穿插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更利于课堂高效化;
活动三: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 1 已知a,b∈R,求证: (a +bi) (a-bi)=a2+b2. 证明 根据复数乘法的定义有(a +bi) (a-bi) = a2-abi+bai-b2i2 =a2+b2. 例1的结论可以总结为n个相同的复数 z相乘时,仍称为z的n次方(或n次幂),记可以验证,当m,n均为正整数时, zmzn=zm+n,(zm)n=zmn,(z1z2)n=z1nz2n. 由此可知(5i)2=52×i2=-25, i3=i2×i= -i, i4=i2×i2=(-1)×(-1)=1. 需要说明的是,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等数来说也是成立的,即(z1+z2)2=z12+2z1z2+z22, z12-z22=(z1+z2)(z1-z2). 例如,例1也可按如下方式计算. (a+bi)(a-bi)=a2-(bi)2=a2+b2. 例2 计算(1+i)2与(1-i)2的值. 解 (1+i)2=12+2i+i2=2i. (1-i)2 = 12-2i+i2 = -2i. 可以验证,以前所学的等式性质仍然成立.例如,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复数,等式扔成立,即当z1=z2时,必定有z1z2=z2 z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请同学上台黑板作答,并进行讲解 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活动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中P185 ——练习1./3./5.
活动五:板书设计 6.1.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平面及其相关概念 练习 小结几何意义 练习 作业 模、共轭复数
活动六: 教学反思(留白) 教学反思包括5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