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7.3.2 二项分布(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7.3.2 二项分布(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7.3.2 二项分布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3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二年级拓展模块(一)第七章;教材内容:包括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地位与作用:本章所要介绍的“排列”“组合” 与“计数”有关,同上述语句中对应词语的意义有区别.“计数”就是数事物的个数,这是数学学科发展的起点,也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在学习的,可以说, 随着大家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我们的计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大.“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强大的计数方法..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一些概率与统计的知识,对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我们已经知道,事件的概率是一个数, 它描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古典概型与用频率估计概率,可以得到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等等.但是,如果要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怎样通过统计数据来判断这类说法是否有道理?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能够解决类似的问题.
学情分析 16~18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2.通过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知识学习,本节课将进一步在分布列基础上引出二项分布;3.职业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教学中需从实际生活实例出发,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串联性,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基础上引入二项分布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独立试验的概念;2.学生运用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二项分布的概念及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应用,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独立试验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二项分布的概念及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类比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导入生活中我们知道,重复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时,每次所抛掷的点数都不依赖前面抛掷的结果. 思考并尝试利用初中所学知识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抽象概括独立试验 像这样,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做试验,如果每一次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都不依赖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那么就把这种试验称为独立试验.n次独立重复试验如果在n次独立试验的每一次试验中,我们只考察事件A发生或不发生这两个结果,并且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不变,那么这样的n次独立试验,就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 例如,从一批含有不合格的产品中,每次抽取一件进行检验,有放回地抽取 n次,如果每次抽取只考察两个结果,产品合格或不合格,那么这样的试验就是 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又如,一个射手进行 次射击,如果每次射击的条件都相同,而且每次射击都只考察中靶或不中靶两个结果,那么这也是一个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① 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通过讨论,理解独立试验、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计算方法 讲授中穿插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更利于课堂高效化;
活动三: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 1 在人寿保险业中,很重视某一年龄段的投保人的死亡率,假如每个投保人能活到65岁的概率为0.6,试问3个投保人中:(1)全部活到65岁的概率;(2)有2个活到65岁的概率;(3)有1个活到65岁的概率;(4)都活不到65岁的概率.解 设事件A表示投保人活到65岁,则3个投保人活到65岁的人数相当于做3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由公式①有(1)3个投保人全部活到65岁的概率为有2个活到65岁的概率为(3)有1个活到65岁的概率为 (4)都活不到65岁的概率为例 2某班有50个学生,假设每个学生早上到校时间相互没有影响,并且迟到的概率均为0.05,试求这个班某天正好有4个学生迟到的概率.解 设事件A表示学生迟到,则4个学生迟到相当于做50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由公式①有,这个班某天正好有4个学生迟到的概率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请同学上台黑板作答,并进行讲解 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
活动四: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问题情境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①在公式①中,若将事件A发生的次数设为X,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为q=1-p ,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其中k=0,1,2,…,n. 于是得到X的分布列由于表中的第二行恰好是二项展开式各对应项的值,所以称这样的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n,p的二项分布,记作 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情境” 通过讨论,掌握二项分布计算方法 讲授中穿插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更利于课堂高效化;
活动五:巩固练习素质提升 例 2 100件产品中有3件不合格品,每次取1件,有放回地抽取3次,求取得不合格品件数X的分布列.解 X可能取的值为0,1,2,3.由于是有放回地每次取1件,连续取3次,所以这相当于做3次独立重复试验,且1次抽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0.03.因此.分布列为例 3 将一枚均匀硬币随机掷100次,求正好出现50次正面的概率(精确到0.01).解 掷一次硬币可以看作一次随机试验,每次有两个可能的结果:出现正面或不出现正面.因为硬币是均匀的,所以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因此掷100次硬币可以看作100次独立重复试验 .如果用X表示出现正面的次数,则X服从 n=100,p=0.5的二项分布,那么所求的概率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请同学上台黑板作答,并进行讲解 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活动六: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中P231 ——练习1./2./3.
活动七:板书设计 7.3.2二项分布独立试验 练习 小结n次独立重复试验 练习 作业 二项分布
活动八: 教学反思(留白) 教学反思包括5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