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数值计算说课稿教科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数值计算说课稿教科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4.2 数值计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 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中第四单元第二节 的内容, 第四单元主要讲计算与问题解决, 本单元我们将对计算 进行更多探究, 将进一步了解计算与算法的关系, 掌握数值及非 数值类问题求解中常用的算法思想, 学会分析问题, 针对问题的 解决选择合理的算法, 运用已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 元将采用双新所倡导的项目式学习, 在充分研读课标和参考其他 版本教材的基础上, 精炼“计算 ”这一大概念, 下面我将从大单
元主题概述和课时项目教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单元主题概述
民国时期,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激 励了国人以“真善美 ”的角度看待民族与世界文化。当刚刚过去 的冬奥会遇见周杰伦, 一首首嗨翻全场的歌曲, 让国人在世界的 舞台上炫出华流。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组成, 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代高中生对古典国学知识也充满了学习 的热情,为了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国学知识中的古诗 词, 促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大单元从每天都会接 触的古诗词学习活动延伸而来。项目主题为“乐学古诗词 ”软件 设计。通过“乐学古诗词 ”软件设计的项目情境创设, 营造借助 数字化工具表达思想, 建构知识, 从而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
习惯。通过项目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
借助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 弘扬国学精神的同时, 使蕴藏在学生 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此项目包含“ 乐学诗词先规划--软件 需求分析、分类诗词便查找--软件制作准备, 巧学诗词有妙招-- 学习模块实现, 学习诗词验效果--学习效果分析, 成果报告可视 化--软件系统测试 ”等五个子项目,共需7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数 值计算》第一课时虽然在教材中是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为了
更好的完成“乐学古诗词”这个项目,我重构了教学组织方式,
本节课将在子项目四--学习诗词验效果--学习效果分析中呈现。
二、课时项目教学
本节课主要讲数值计算, 也承载着单元教学的目标, 为了更 好的完成教学, 我将从“项目内容分析、项目学情分析、项目目 标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评价反思 ”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本课
时的项目教学。
(一)、项目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中第四单元“计算 与问题解决 ”的第二节, 前三单元的课程内容已经涵盖了数据及 其结构、计算及编程计算, 本单元的内容则是综合之前所学的知 识来解决问题。所以本课既是对前三单元的总结, 也是为数据分
析与人工智能做铺垫。
上一节课同学们也已经通过子项目三完成了“巧学诗词有妙 招--学习模块实现”, 由此本节课将通过上节课同学们学习后产
生的数据,来绘制自己的学习效果图。实现“学习诗词验效果 ”
模块。
(二)、项目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 已经掌握了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课时主要聚焦于数值计算与 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在设计任务时, 将紧 紧围绕本节课的项目目标和主体学生, 加以拓展, 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项目目标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具体内 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选题的特点,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难点。
1、主动感受数据的图形化表示(信息意识)。
2、了解数值类算法在实际问题解决时的常用方法及应用
(计算思维)。
3、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 养成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习惯, 完
成学习探究任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 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 积极主动
的融入信息社会中(信息社会责任)。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我认为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
1、了解解析法
2、能够利用 numpy 和 matplotlib 两个模块绘图。
3、了解数值类算法在实际问题解决时的常用方法和应
用。
难点是
1、掌握numpy、matplotlib模块绘图的方法
2、了解数值类算法在实际问题解决时的常用方法和应用。
(四)、项目实施过程
本单元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为本课设计以下环节
1、导入新课
本环节将采用新旧衔接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 学生 分工合作已经完成了“巧学诗词有妙招--学习模块实现 ”这一子 项目,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使用“乐学古诗词 ”后产生的测试数据, 引导学生怎样由数据转换为学习效果图的思考, 并联想“乐学古 诗词 ”有待完善的功能, 从而引出本节课子项目目标, 这种新旧
知识间碰撞式导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
先展示王小山同学一周的学习数据,提问:大家有什么办法 可以帮助王小山同学看到自己这一周学习古诗词的正确率的变 化趋势呢?然后请同学们组内讨论并动手实践, 帮王小山同学绘
制他的学习效果图。不难发现大家基本都用手工绘图或WPS绘图
的方法绘制图像。进而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想看到王小山同学一 个月内的学习效果图呢? 一年的呢?或者时间更长呢?引导学 生发现:时间越长产生的数据越多,此时再用手工绘图或WPS绘 图的方法会很麻烦。进而引出使用编程的方法绘制图像, 进入活 动二, python绘图初体验, 请同学们打开自主学习手册, 通过小 组讨论, 分工协作的方式自学python绘图的相关知识, 完成本节 的项目活动手册中对应代码及模块名称的填写, 并使用python编 辑器运行正弦函数.py文件,观察并理解每行代码的实际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python绘图需要借助的两个模块的名称, 以及他们 的主要功能。这种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探究的学习方式, 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编程绘图的有
趣和高效。
3、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活动的完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python借助
numpy和matplotlib模块绘图的方法,活动三学习效果我来 画,让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来填写程序半成品,引导同学们 绘制出王小山同学一周古诗词学习的正确率图像,帮助同学 们进一步理解python的数据可视化表达,加深对python借助 numpy和matplotlib模块绘图的理解, 以便在以后使用时能更
灵活的运用python绘图。在同学们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我巡视并辅导,鼓励表扬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你能行”的
心理暗示,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点拨。在程序半成品中,我
用numpy模块中的loadtxt()函数展示实时动态获取古诗词学 习的文本数据,便于同学们把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增添到上节 课的作品“乐学古诗词”中,完善“学习效果分析”功能。 完成任务后我会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和个别同学上台演示程序
运行效果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乐学古诗词”“学习诗词验效果”模块完成后,还有没有 其他需要完善或者修改的功能呢?进而引出下节课的子项目
“成果报告可视化-软件系统测试”。
4、归纳总结
此环节我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重点 内容, 帮助学生提炼要点, 形成知识框架, 提出对于问题的解决 更应该关注思维的养成, 并呼吁学生要学会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
具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项目评价反思
项目评价:
本节课利用教学辅助平台让学生记录各自的课堂学习情 况,通过师生互动,产生动态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对课堂 教学实时微调。同时利用评价量化表,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的方式形成系统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 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建立自信,
也有利于帮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提升课堂效率。
项目反思:
从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来看,项目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同 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也很好的促进了自主及合作 学习的开展,进一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团队协作、 动手实践,将知识构建、技能培养和思维发展潜移默化的融 入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
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
予以精化。
1. 通过真实情境, 确立项目主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选取“乐学古诗词 ”这一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为项目主 题,该项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还原学生应有的地位——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业 途径,把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中,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在项 目完成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3.创造展示机会, 让学生在成功体验和肯定评价中发展。
在学生评价活动中,同学们边展示自己的作品边用语言
加以描述,在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想法的同时,提高了展示
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学生
的脸上荡漾!
但是经过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深度分析,我也发现其中有 一些不足之处,学习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项目教学的实
施过程中“小组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到位等,
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争取更好的 教学效果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 续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道路, 努力将教学理论与教
改实践有机结合,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
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