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升解题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实物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地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并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解答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听说二年级的孩子最聪明,现在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最棒1、( )里最大能填几?(出课件,学生说得数)6 ×( )<32 ( ) ×4 <378×( )<57 ( )×3 <192、计算:(用竖式计算)45÷7= 14÷3=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强调步骤。3、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17÷3=( )盘 ……( )个师:同学们的确很聪明,如果老师遇到难题,你们愿意用你聪明的大脑帮我解决问题吗?(愿意)板书:解决问题(例5)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课件出示例题)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理解:“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4人。)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1、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课件演示)2、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1)讨论辨析 。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3、P67做一做第1题: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理解: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尝试:动笔试一试。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四)交流理解,提升认识。1、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P67做一做第2题: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理解:“最多”是什么意思?尝试:动笔试一试。2、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3、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P67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也要坐船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不够买1个面包, 所以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小组讨论交流。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三、知识应用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四、能力提升选一选1、一共有50个苹果,至少去掉( )个,剩下的苹果才能正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A、2 B、10 C、62、这些苹果,如果不去掉,那至少要增加( )个,才能正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A、4 B、6 C、2五、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会了吗?有哪些收获?(租船、坐车的问题,因为剩下的人还要坐,所以商要加1;买东西的问题,因为剩下的不够买1个,所以商不加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