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同步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的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区分角的大小。2.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生活中角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能抽象出生活中的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1.从现实情境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2.“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学生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角还是第一次,也是极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教学中应注重通过直视,帮助学生逐步从实物和其他平面图形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并在活动中感受和认识角的特征。1.以折和画为学习活动, 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2.让学生从实物和其他平面图形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并在活动中感受和认识角的特征。3课时分课时内容:认识角1课时认识直角1课时练习九1课时第1课时 认识角教材第84~85页例1及“想想做做”。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直观区分角的大小。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一、情境引入 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2.从实物中找角。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3.认识数学中的角。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板书设计认识角找出三角形中的角从实物中找角认识数学中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六、教学反思在新课之前,我们对学生关于这部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生活中的角都有初步的认识,只不过对角的印象比较模糊。所以,上课时,我借助了剪刀、钟表、红领巾来辅助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到了平面图形中的角。第2课时 认识直角教材第86~87页例2、例3及“想想做做”。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的几种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三角尺、纸工袋、正方形纸、不规则纸。一、情境引入 导入新课1.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为什么。学生判断时要求:认为不是角的举右手。再分别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2.拿出三角尺,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的角,提问:你能找出其中最大的角吗?学生指出来,同桌之间将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1.认识直角。(1)提问:刚才你们两人找到的角,谁的大?学生得出:一样大。指出: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板书:直角)(2)每人拿出另一把三角尺,现在找出这个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它也是直角。(3)用手指描出这个直角,让学生感觉一下:直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4)拿出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提问:你能找到直角吗?有几个?小组交流所找出的直角。全班交流:纸工袋和正方形纸有4个直角。(5)教师利用纸工袋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学生模仿在作业本上画出直角。指出:为了表示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出来。师生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6)提问: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你画出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等吗?(学生操作,交流结果)指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媒体出示标出的直角符号。2.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例3。(1)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关系。出示例3三个不同时刻的钟面,你能找出哪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吗?集体回答。(2)下面老师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2个钟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这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指出: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3)学生尝试着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第3个角进行比较。提问:这个角与直角比怎样?学生回答:第3个角比直角大。指出: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4)指导学生认识“锐”“钝”及写法。(5)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指名到黑板上借助三角尺判断它们各是什么角?集体判断其答案正误,并纠正错误的答案。(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打开教材,拿出三角尺完成第3题,在每个角的旁边写出各是什么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小结:刚才和大家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有的时候看不出是什么角时,可以借助三角尺来判断。如果没有三角尺,你会判断吗?可以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来帮助判断,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生各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先折出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再对折一次,折出一个角。提问: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学生交流。借助身边现有的直角的工具比一比。提问: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指名回答:是直角。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读题,提问:整时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提问:在钟面上确定了分针的位置,时针指着几,它们形成的角是直角?学生操作、尝试画,得出: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1.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2.可以用三角尺或有直角的图形等工具帮助判断。3.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五、板书设计认识直角直角符号┐六、教学反思使学生把角与生活联系了起来,对角不陌生了,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时刻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数学思想。第3课时 练习九教材第88~89页练习九。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一、情境引入 导入新课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九)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 <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1.完成“练习九”第1题。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2.完成“练习九”第3题。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3.完成“练习九”第4题。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4.完成“练习九”第5题。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指名说说结果怎样。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6题。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读题。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提问: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2.完成“练习九”第7题。(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教师肯定答案:有4个直角。指出: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这里的大角是直角。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3.完成“练习九”思考题。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交流数的过程。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五、板书设计练习九锐角 直角 钝角六、教学反思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还没有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马上应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程度。我想如果在前面环节再进行深化,巩固一下可能就会更好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