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主动参与到1千克和1克有多 重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量感。
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发现两者之间简单的联系。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
“千克”“克”量感的初步建立。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秤等。
学具: 食盐若干袋(每袋约500克),1枚约重1克的小方块、若干个回形针、黄豆、苹果、土豆、弹簧秤。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活处处有数学,估准物品质量需要很大的本领,这种本领在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就能学到,而且我们还将举行一场“掂量王”争霸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掂量王”。现在先跟老师来学本领,一起探究有关质量的问题――有多重(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老板特别的促销方式引出可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式获取物体的质量,并以评选班级“掂量大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初步感知“千克”和“克”与生活的联系
观察主题图
师问:谁的体重更重一些?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问:他们用的单位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师:也就是要根据物品的轻重来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千克”用字母“Kg”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用字母“g”表示。
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师:再来看看,称重的工具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师:除了这两种秤,生活中还有其它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师:老师来示范使用弹簧秤(投影弹簧秤圆表)追问:怎么看秤上显示的物品质量呢?追问:如果指针指向2,表示有多重?引导学生看圆表上的数据的方法:可以先看清它是以什么作单位,再看指针指向什么刻度。(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秤的认识,掌握看秤的方法,从而获知物品有多重,同时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活动一 动手实践: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千克”的概念。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①称称出一袋1千克的盐,一袋1千克的苹果,一袋1千克的土豆。②数分别数出它们的数量,并记在学习单上。学生活动结束,老师评价小组,汇总记录各数据。对比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1千克重,每组称出盐都是2包,认识到每包盐都一样重;每组称出苹果数量每组结果不一样,让学生认识到当物品单个不同重时,总重一样,但数量不一样。③记把数据记录在学习单上。④掂一掂:第一轮:每人轮流单手掂物品,感受1千克有多重,老师采访学生有何感觉,评价肯定第二轮:每人轮流双手掂 ,左右两手各取一袋掂一掂,感受两手差不多重,老师采访学生有何感觉,评价肯定第三轮:每人轮流一手掂三袋 老师采访学生有何感觉,评价肯定⑤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预设学生:5瓶牛奶、4本数学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称、数、掂、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克的认识与理解,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活动二 :建立“克”的概念。师:老师称过这个小方块重1克,小组长发小方块给每人掂一掂,请每位同学都拿起一个小方块,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生:它太轻了。
师:生活中很多轻的物品都用克作单位,比如回形针、黄豆,那1克有多少个回形针或多少个黄豆呢?这活动就是争霸赛的初赛,看看谁估得准。
活动要求:①掂物品②估数量学生活动结束,老师评价小组。老师运用电子秤称一称,验证。学生根据结果自评,所填答案对了打“A+”。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掂、估、记,师生一起验证,最后找一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克的认识与理解,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活动三: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师:(一手拿一袋1千克重的2包盐,另一手拿一个小方块)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感受1千克,1克有多重,那他们有什么关系呢?生:1千克=1000克师:怎么知道的?引导发现,两包盐都是500克重, 一共就是1000克(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历“1千克有多重”“1克有多重”两活动后通过直观看到老师手中两物品,激发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两包盐的质量找到1千克=1000克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
活动四:“掂量大王”争霸赛决赛
请每组派一位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估重比较准的一名同学参赛。比赛规则通过两关较量,以掂量指定物品后估物品质量与实际质量最接近者为胜,并颁发纪念品。请学生说说日后如何做才能掂得准。(设计意图: 通过“掂量大王”争霸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
四、分享感受和收获
师:请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大家收获满满 ,送给大家一个小视频《小小废电池,大大污染力》。
师:看完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通过短视频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师:在废电池污染问题上,你们还能看到哪个质量单位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下一课《1吨有多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