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四单元信息窗四《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规定在该学段学生需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2.课标分析 “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在学生熟悉的、具体的情境中引入了数学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少几)”问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绿色行动的话题,通过多媒体或者挂图出示该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分类进行梳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系列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引人对新知识的探索。“你说我讲”中共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究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解决两位数减位数(退位) 的口算方法。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少几)”问题的数量关系。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 一种是借助小棒理解“破十法”; 一种是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可以把9看作10来算,30-10=20,20+1=21。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教材编写时与第一个红点问题相同,突出借助学具操作突破退位的算理。学情分析 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进位加法算理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在学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独立寻找“24-8”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有困难可借助学具。然后组织交流,探究算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抓住“4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说清思路,学生可能出现多种算法:一种是先算“14-8=6”,再算“10+6=16”;一种是先算“24-10=14”,再算“14+2=16”;还可能出现先算“10-8=2”,再算“14+2=16”。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和抽象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注意沟通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并重点让学生理解第一种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学习 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的算理(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比一个数多 几(少几)”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具:计数器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课前预学同学们在花坛里种了22棵花,第一小组种了10棵。第二小组种了多少棵 ○ = (棵)课中展学活动一:展示预学成果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小组交流课前预学内容。 1.教师巡视学生收集的预习单,选择有代表性的全班交流汇报。 2.教师追问:你是怎么计算的?说一说 3.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要注意什么?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生生间互动质疑纠错。 学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减法的数学问题吗?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说一说发现了哪一些数学信息 ?(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30-9= 出示问题,算式:24-8=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板书:30-9=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个人?一年级一班展出9幅画,一年级二班展出30幅画,一年级三班展出38幅画。 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学生摆小棒,动手动脑思考解决方法。 学生摆小棒,动手动脑思考解决方法。 生1: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减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减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评价活动 1、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2、学生表达能力、语言严谨性的评价激励。活动三:联系生活,理解算理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那么24-8怎样算? 师小结计算方法并板书: 24–8=16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你是如何计算的。 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要学生重点讲清楚 方法一: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 方法二: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 20-4=16) 1、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2、学生表达能力、语言严谨性的评价激励。课后延学(作业)1.说一说退位减法的算法算理,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2.出示题目: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类型的问题 妈妈今年36岁,小明今年9岁了,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小明比妈妈小几岁? 3.观察学生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30-9=21 24-8=16 24-8=16 10-9=1 24-4=20 10-8=2 20+1=21 20-4=16 14+2=16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