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计》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九单元 信息窗一 《统计》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的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 。 2.课标分析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的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是指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借助图表和文字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 。”是指借助游戏,同桌合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来记录整理数据 ,用象形统计图或表格统计表呈现出整理数据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本单元学生在具有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统计知识,对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分析意识非常重要,也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是统计的关键步骤,数据整理的对错,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的分析。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是学生和家长很关心的事情。这样的素材一下将很陌生的统计与现实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消除了距离感、同时也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 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尽管是第一次学统计。但素材的现实性决定了统计的必要性、收集、整理、拼摆图表、发现问题这--系列的活动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等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原有的“分类”和“数数”的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动手记录、自主整理,充分展示学生已有的经验。对学生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感受和摸索,再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然后引人“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来整理数据”这一新知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既可以有的放矢,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已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统计过程中。
学习 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初步的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简单分类等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准备:记录和整理能力、简单分析数据的能力
信息技术 应用 1.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2.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3.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
课前预学
同学们已经到了换牙的年龄,你换了几颗牙?以小组为单位统计组内成员的换牙情况。 (一)收集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1号同学: 2号同学: 3号同学: 4号同学: (二)整理数据 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
课中展学
活动一:收集数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人的一生要长两副牙齿,先长的一副叫乳牙,后长的一幅叫恒牙,儿童一般在六岁左右开始换牙,昨天同学们回家了解了自己的换牙情况,你换牙了吗?换了几颗? 2.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举手法:请学生站到前面,以小组为例,示范给大家看。 预设:换4颗牙以下的同学请举手...... 4.简单替代法:如果现在要研究某一个小组换4颗牙以下的情况、换4颗牙、换5颗牙、换6颗牙、换6颗牙以上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用符号,圆形、三角形、对号等表示人数,当然可能也有孩子直接 写名字,并在1号记录单上(见图1)做好记录。 了解恒牙、乳牙的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了解彼此换牙的颗数。 3.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举手。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小组内换牙的情况。 例如: ○○○ △△△ 1.能明白老师的要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会友好的小组合作,尽力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在交流中指出同伴的错误。 4.根据评价量规,手势评价。
活动二:整理数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步整理数据,我们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介绍统计图 每一类换牙情况对应一个竖条,竖条中的一个格可以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对应涂几个格。以黑板上收集的某小组的换牙情况为例,师课件示范涂色。最后,涂完还要再次检查涂的格数与记录的数据是否一一对应。 3.介绍统计表 我们只需要数出每一类换牙的人数,把人数涂到对应的空格处即可。 4.尝试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 1.理解统计图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会规范涂出相应的统计图。 2.理解统计表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会规范填写相应的统计表。 3.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尝试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 1.分享小组声音响亮,答案有理有据。 2.能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 3.根据评价量规,手势评价。
活动三:分析数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分析小组内的换牙情况 活动1: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选两个小组的学生拿着整理好的2号记录单(见图2),上台投影介绍小组换牙情况。 2.分析全班换牙情况 师:小组的换牙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想不想看看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老师展示已经整理的全班换牙情况统计图和统计表(见图3)。 3.引导孩子分析数据,谈谈发现,如:换几颗牙的最多,换几颗牙的最少,换几颗牙的比换几颗牙的多(少)。 4.推测整个一年级的换牙情况 根据咱班的换牙情况,大家推测一下,整个一年级换几颗牙的最多呢?一定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5.对比统计图和统计表 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你更喜欢借助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说说原因。 6.老师总结同学们的观点: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统计表简捷、方便,各有优势。 1.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出的数据,我们能发现很多数学信息,这个过程就称为分析数据。 2.能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分析数据,应用于生活生产。 由点及面,进一步分析一年级整体的换牙情况。 3.分析出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缺点: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统计表简捷、方便。 4.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统计图和统计表。 1.分享小组声音响亮,答案有理有据。 2.会倾听,思辨,补充和纠正别人的发言,有礼貌。 3.评价时能根据评价量表,表明自己的理由。
课后延学
1.基础提升 2.拓展练习 选一选,填一填 运动员小猫小狗小熊小兔人数13秒9秒20秒11秒
(1)( )跑得快。 A.小猫 B.小狗 C.小熊 D.小兔 (2)给它们排个名次。 A.小猫、小狗、小熊、小兔 B.小狗、小兔、小猫、小熊 C.小熊、小兔、小猫、小狗 D.小熊、小猫、小狗、小兔 3.联系生活、创新作业
板书设计 统计--我换牙了! 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统计表简捷、方便。
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