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表格式 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表格式 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课题 第六单元 信息窗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节课的课程内容为: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段目标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2.课标分析: (1)“能计算”——在本课即学生能口算和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能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2)“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你说我讲”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两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绿点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究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的书写方法,并且两个绿点问题是同一类问题的两种不同问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轮船比帆船多用了多少个贝壳?”教材中呈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借助小棒抽象40-30=10,7-2=5,10+5=15;一种是借助计数器抽象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一个绿点标示的问题是:“海鸥比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与学生一起梳理算法,理解算理。
第二个绿点标示的问题是:“帆船比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将两个绿点问题进行对比,明白虽然两个问题的问法不同,但都是求帆船和海鸥所用贝売数相差多少,因此,所用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以及会口算和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退位加)的计算方法。是以后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本窗重点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为以后学习打基础。
学习 目标 1.会口算和熟练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说出笔算的算理 2.通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的操作活动,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发展运算能力和建模能力。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用竖式正确计算;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知识能力准备: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板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1.知识回顾: 45-4= 68-6= 45-20= 68-50=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或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45-24=? 68-56=? 思考: 根据上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你能推导出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吗? - -
课中展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在大海边捡过贝壳吗?用这些贝壳可以摆成漂亮的图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情境图,请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观察这幅图,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解决问题,讲授新课 出示问题1:摆比摆多用多少个贝壳? 要解决“摆比摆多用多少个贝壳”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思考“谁比谁多”的含义并列出算式。求轮船比帆船多多少,就要从47个里面去掉32个,用减法计算。) 板书算式:47-32= 如何计算呢?
活动一: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引导学生先估算结果并说出想法。 引导根据前面学过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等方法来计算47-32的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展示计算过程,教师记录。 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时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的过程。 (重点让学生根据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过程说说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感受竖式计算的优势。) 估算结果 利用学具探究结果 展示用小棒、计数器计算得数的过程。其中能边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边写出对应算式,即计算过程。 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 能估算出结果,并表达清楚为什么 能通过操作学具得出正确结论 能完整流畅地说出计算过程,能用算式的形式记录计算过程 能说出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竖式计算的优势。
活动二:独当一面,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出示问题“摆比摆少用多少个贝壳?”和“摆比摆多用多少个贝壳?”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并用竖式计算结果,全班交流。 3.总结算法。 独立解决问题“摆比摆少用多少个贝壳?”和“摆比摆多用多少个贝壳?”并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能独立列出算式并熟练用竖式正确计算结果。
活动三:分析比较,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对比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这两个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都是求摆海鸥和摆帆船所用的贝壳相差多少,所以算法是相同的。 交流对这两道题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用减法? 能完整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看图列式计算 2.列竖式计算 45-22 57-34 41-26 (交流时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3.解决问题 果园里种了桃树和苹果树,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准信息,用竖式解答。) 学生梳理信息,分析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
课后延学(作业)
【基础训练】 1.竖式计算 57-26= 48-14= 86-25= 63-32= 2.看图列算式。 小狗38斤 小猫15斤 小狗比小猫重多少斤? □〇□=□(斤) 【拓展练习】 【联系生活、创新作业】 讲数学故事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47 - 32 = 15 4 7 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 - 3 2 1 5
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