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大小比较》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0以内的大小比较》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单元 信息窗二 《100以内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 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比较。 2.课标分析 (1)“顺序和位置”——借助数轴直观的比较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通过比较大小感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延续了上节课丰收的景象,不过把活动的场所转移到了石榴园,摘水果教师也是小朋友比较愿意做的事情,能够把孩子深深地吸引到情境当中,当然这也是学生能够学会这节课的关键。教材的情景图呈现了三个小朋友摘石榴的情境,并且展示了这三个小朋友摘石榴的信息,学生在读取这些信息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在教师的指引下自然而然地有了比较这些数字大小的想法。教材在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时列举了两种最常见的方法,即“数尺比较法”和“数位比较法”,这些只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些参考,实际教学中还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出更多的方法,体现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原则也为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数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且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对100以内数的数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些都是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基础。
学习 目标 1.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会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用“多得多”、“少一些”、“最多”等词语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发展数感,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会用语言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数尺、练习本 知识能力准备:20以内数各数的数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能力。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用小棒,摆出数字42和27 1.42就是用4捆小棒和2根小棒表示 数字42表示的意义: 2.27就是用2捆小棒和7根小棒表示 数字27表示的意义: 3.思考:观察小棒的多少,42和27谁大?你是如何比较的?
课中展学
活动一:数序排列法比大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引导学生知道首先应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小玉摘的多还是小玲摘的多,其实质就是比较42与27的大小。 2、具体比较时,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比较的方法。 3、及时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的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5、让学生任意举出两数,尝试用总结发现的方法比较大小。 1、引导孩子借助数轴直观地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比较十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3、引导学生借助“20”作标准数来比较数的大小。 1、活动中学生能独立思考,交流比较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有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对比的方法提升了学生深入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二:数位比较法比大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比较42和48的大小 2、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个位上的8比2大,所以48比42大。 3、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比较方法:“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数大的数就大。 1、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小玉和小强谁摘的多?” 2、思考方法,比较出42和48的大小。 3、 学生尝试后自己总结比较方法: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数大的数就大。 1.活动中学生观察仔细,积极展现思考分析能力。
2.积极探究,大胆发言
活动三: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引导学生回顾比较3个小朋友摘的石榴个数,仔细观察3个数据有什么发现。 2、组织先在小组内交流,他们会很自然地发现“小强最多” 3、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石榴数量,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联系生活实际再列 举2~3个例子,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生活中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通过观察情境图比较出三人摘石榴的个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引导仔细观察3个数据、思考,他们会很自然地发现“小强最多”,根据图中的石榴数量,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说一句话。 3、举例子,用语言描述生活中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活动中学生能仔细观察,发现石榴个数的不同,并能大胆表达,尝试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正确表达了三人石榴数量的关系。 2、学生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正确表达出生活中的实例,更好的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延学(作业)
基础训练 把信件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 拓展练习 连一连    39 51 38 45 63 15 18 60  联系生活、创新作业 小东家可能住多少号?画“√”。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2>27 48>42 48>27 48>42>27 比较大小的方法:数序比较法、数位比较法
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