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七单元 信息窗二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1)探索乘法的算理与算法,会计算简单的整数乘法。 (2)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课标分析 (1)“乘法的算理与算法”——学生把乘法算式转变成几个几相加,计算加法算式从而计算出乘法算式。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并体会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 (3)“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供大量相同数相加的现实情境,架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明白乘法的意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对小学阶段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体现知识的形式与建构过程。在这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并体会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这样处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同数连加算式特点的认识,有助于体会加法的局限性,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乘法在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太难,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3.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体现乘法的意义,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学生能够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小棒、课件 知识能力准备:转化能力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课前预学 左面一共有( )个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OO OO OOOO 一共有( )个O,列式:( ) OO OO OO OO 一共有( )个O,列式:( )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一共有( )个O,列式:( )课中展学活动一:活动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1.让学生用手指演示﹢﹣,询问“×”认识吗?有谁认识?什么时候用“×”呢, 让学生伸出小手,一只手有5根手指,数一数,4个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5根,5根,5根,5根,有4个。 2.初步感知“相同的数” 教师出示算式: 2+4+5= 4+4+4= 6+6+6+6= 6+5+8= 5+8+1= 2+2+2+2+2= 提出要求:观察黑板的这些加法算式,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指明,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引导:加数一样的算式分成一类;加数不一样的算式分成一类。 学生思考“×”是什么,什么时候用?什么意义? 学生通过实际数手指头,说出自己是如何数的。 学生完成学习单活动一,把算式分类,并说出是如何分类的。 1、学生能说出自己对于“×”的想法,无论对错。 2、学生能根据信息流畅地说出四个5相加是5+5+5+5=20 3、学生能加数一样的算式分成一类;加数不一样的算式分成一类。活动二: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 5、教师进行评价: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 教师询问: 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2、教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加数是几呀?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师板书: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渗透:这个算式也可以写作:5×8=40 读作:5乘8等于40。讲解各部分名称。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 提示学生说想法 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 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 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 说算式的意义 列乘法算式。 1.学生观察情景图,寻找数学信息 2.小组讨论问题,小组交流 3.学生单独思考第一个问题,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小组交流 4.学生观察算式5+5+5+5+5+5+5+5=40, 说出算式特点 5.学生在本上写出8×5=40和5×8=40,和同桌交流,读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6.学生根据第二个问题,独立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同桌两人交流先说出加法算式的意义,再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7.学生根据第三个问题,独立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同桌两人交流先说出加法算式的意义,再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8.学生将还有的问题写在问题口袋中。完成学习单活动二、三。 11.学生能准确详细地说出数学信息。 2.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加法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能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繁琐。 4.学生能了解乘法的意义,能通过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读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课后延学(作业)根据下列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 2.有多少个 ? 横着看,是( )个( )相加。 ( )+( )+( )=( ) 竖着看,是( )个( )相加。 ( )+( )+( )+( )=( ) 写成乘法算式:( )×( ) ( )×( ) 3.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板书设计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5+5+5+5+5+5+5+5=40(个) 8个5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也可以写作:5×8=40 读作:5乘8等于40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