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八单元 信息窗一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1)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能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课标分析 (1)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是能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能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是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物体的长度。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本节课《厘米的认识》,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对“长度”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所以经验是零散的、杂乱的、不科学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的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对厘米借助表象记忆,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了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一厘米的空间观念。少数同学在数学课上利用尺子画直线时会对尺子产生兴趣而进行观察;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1厘米究竟是多少对学生来说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是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学习 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 学具准备:学生尺、一个学具袋(小正方体、玉米粒、纽扣、1厘米小棒等) 能力准备:简单计算、读数的能力。信息技术 应用 1.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2.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3.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课前预学1.观察课本情境图,思考:师傅量的是3拃,徒弟做的时候也是3拃,都是3拃,为什么作出来的衣服不合适呢?这是怎么回事? 2.思考:你是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的? 3.仔细的观察尺子,找到尺子上的信息,并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课中展学活动一:体会长度单位的统一的必要性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1.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2.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3.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拃大,徒弟拃小,结果衣服做小了。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 4.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1.认真观看动画片并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 3.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1.能明白老师的要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会友好地小组合作,尽力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理解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活动二: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1.仔细看尺子,你有什么发现? 2.师介绍尺子的知识: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CM在数学上表示厘米,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3.带领学生充分认识1厘米。 1.学生观察并汇报。 2.认识1厘米,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3.观察1厘米,并用手比划出1厘米有多长。 4.在学具盒中找出1厘米的小棒,并用一个语文上的词来形容它。 5.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1.知道尺子上每个数字和字母表示的含义。 2.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3.用手比划,充分感受1厘米。 4.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活动三:合作探究,认识几厘米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1.我们认识了1厘米,下面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A从0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B从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C从0刻度到4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D从0刻度到10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2.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生汇报: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4.小结: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0刻度开始。 5.测量一拃 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2.思考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具体的厘米数。 4.学习测量一拃。 1.分享小组声音响亮,答案有理有据。 2.会倾听,思辨,补充和纠正别人的发言,有礼貌。 3.评价时能根据评价量表,表明自己的理由。 4.知道自己一拃的长度是几厘米 5.会规范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后延学1.基础提升 小刀长( )厘米,线段长( )厘米。 火眼金睛辨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2.拓展练习 动手画一画。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3)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长多少厘米。 3.联系生活、创新作业 想一想,填一填 钥匙长( )厘米;铅笔长( )厘米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厘米:cm 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规则: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0刻度开始,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 目标——问题——归因——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