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回顾与梳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相关知识,从中发现这些数的区别与联系。 2.针对具体的数,能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理解各数的含义;回忆2、3、5的倍数特征,能够准确辨别相关的倍数。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归纳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辨别质数与合数。
2.解决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辨别质数。
2.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引出主题 师:在前面的两节课中,我们一起回顾与梳理了数的分类——将数分成正数、0、负数,还将小数和分数进行了细分。(ppt出示学生绘制的关于数的思维导图,生观察发现还未复习的内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因数和倍数。 二、知识梳理,理清脉络 1.展示作品,回忆数的奇偶性 师:这两位同学的作品,第一幅采用表格的形式,第二幅则采用结构图的形式呈现。(观察对比,发现其相同的内容,回忆奇数与偶数的特征) 2.聚焦自然数,探讨质数与合数 师:对比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ppt动画框选两种分法,生对比思考) 师:左边的将质数、1、合数统称为整数,右边的则将其统称为自然数。(回顾第一课时数的分类,重新辨析整数与自然数的区别,然后回顾质数、合数的含义) 师:这两位同学也为我们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将1与质数、合数作区分,梳理最小的质数与合数)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质数,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寻找质数的呢?(出示百数表,回忆寻找100以内质数的方法) 师:在前面的作品中同学们还梳理出来关于奇数和偶数参与运算之后所得到的数。(ppt出示,生进行回顾) 3.分类整理各数,发现数的特征 师:下面,我们就来将这些数进行分分类吧!(ppt呈现:2 3 9 10 13 16 25 33 45;生思考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老师也收集了几位同学的分类方法。(ppt呈现不同的分法进行交流,生对比、补充与自己不一样的分法) 师:看看这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他将其分成了四类。(ppt呈现,共同探讨2、3、5的倍数特征) 三、解决问题,提炼方法 师:那下面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决。 1.求最大公因数问题 (ppt出示问题1:已知储藏室长16dm,宽12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必须都是整块),要求所使用的正方形地砖边长最大,应该是多少分米?) 生先自己思考问题并求解,接着ppt给出提示,然后共同分析与解答。 2.求最小公倍数问题 (ppt出示问题2:已知某种墙砖长3dm,宽2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砖必须都是整块),要求所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应该是多少分米?) 生结合问题1的解决办法先自己思考问题并求解,接着ppt给出提示,然后共同分析与解答。 3.问题对比,方法总结 师:回顾问题1和问题2有什么异同呢?(生对比,发现异同之处) (ppt呈现异同,再回顾“短除法”求解的方法) 四、回顾与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