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②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指名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5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和数学信息。 梳理信息: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 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 方法一:28÷8×10 方法二:28×(10÷8) =3.5×10 =28×1.25 =35(元) =35(元) 追问: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4)自主探究。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比例的知识,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如果有困难可以参考自学提示。 学习提示:A.题目中哪些量?这三个量之间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B.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C.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汇报。说一说解答方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35 师:这个的解答方法,谁听懂了?这个结果正确吗?你可以怎样判断? 追问: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比例式吗?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8∶10=28∶X 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谁能看明白这个比例式? 2.对比沟通。 师:同学们观察“算术法”和“比例法”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两种方法在计算求角时殊途同归,但算术方法必须求出那个不变的量的具体值,而比例方法只需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可,思维过程更具有广泛性、一般性。 3.变式练习: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师:请同学们用比例的方法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小结:在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时,要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不变的量找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再列出方程解答。比例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三、探究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例6。 一个办公室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解答,反馈:100×5÷25=20(天) 追问:这样解答是先求什么?哪个量是不变的量? (3)引导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总用电量)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量”,所以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4)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 (5)指名板演,全班讲解。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几x天。 25X=100×5 X=500÷25 X=20 2.回顾与反思: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找出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比例关系解答。 3.即时练习: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校对讲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例5例6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题,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1)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大家交流。 (2)指一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小结:应用比例的知识解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的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 师:你认为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正比例等式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