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科书 书 名: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数学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计算时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四位同学去商店买体育用品,每个毽子2.5元每根跳绳6元。 亮亮说:我想买一个毽子和一根跳绳。 东东说:我想买6个毽子。 林林带了30元钱,她只想买一根跳绳。 小曦也带了30元钱,她想全部都买跳绳。 活动要求: ①请你根据信息,提出一步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②尽量用不同的运算。 ③想一想:为什么用这种运算 这种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分享: 问题1:买一个毽子和一根跳绳共多少元 就是把2.5元和6元合并起来,用 2.5+6=8.5 (元)。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问题2:买6个毽子多少元 就是求6个2.5元是多少元,用2.5x6=15 (元)。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问题3:带了30元,买一根跳绳还剩多少元 就是从30元这个整体里去掉6 元这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元,用30-6=24 (元)。 减法:己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问题4:带了30元,可以买几根跳绳 就是看30里面有几个6,用30+6=5(根)。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活动要求: ①观察,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②三种数的加减法计算(竖式)有什么不同 ③三种数的加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注意的地方: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不同点: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先把个位对齐,再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转化成分母相同,再计算。 相同之处:都是在计数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2、乘法计算法则 思考一下整数、小数、分数乘法都是怎么计算的 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整数乘法24×62,先用个位的2乘24,积是48个一;再用十位上的6乘24,积是144个10。再把48个一和144个十相加,结果是1488。 小数乘法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分数乘法是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除法计算法则 整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数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数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特殊情况 (1)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2)0乘或除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3)任何数乘或除以1都得原数。 三、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就是乘法。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加法;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 商 × 除数 + 余数,除数 = (被除数 - 余数) ÷ 商 要注意的是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变式练习 1.根据1.71÷0.9=1.9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1.9×0.9=( ) ,1.71÷1.9=( ) 2.变式训练:不计算,直接根据给出的算式填写下面各式的结果。 3.67+4.38=8.05,8.05-3.67=( ),8.05-4.38=( ) 24×15=360, 360÷24=( ),360÷15=( ), 2.4×150=( ),15×240=( ) 五、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 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c+b×c 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六、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