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下册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社
教学目标
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理解我国邮政业务的资费标准,并能运用资费标准确定信函的邮资,会根据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案。 2. 在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数学活动中,积累运用分段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体会分段的函数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用分段的函数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用分段的函数思想计算邮件的资费。
教学难点: 运用分段的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收集邮票信息 师: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邮寄信件的实践活动,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邮寄信件这一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理解“资费标准”,解决问题 理解“资费标准” (1)在邮寄信件活动中,你认为什么比较重要? 预设:准确填写收件人和地址、贴邮票都很重要。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一些邮票,哪位同学来展示和介绍收集到的邮票?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都邮票,介绍邮票的图案、面值和作用。 (3)邮票是邮资的凭证,请根据课前完成的表格说一说是怎样支付邮资的?展示你调查到的邮资标准。 学生展示邮资标准: 追问:从调查到的邮资标准,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邮资和收信的目的地有关,也和信函的质量有关。 尝试计算资费 小组合作,计算小丽寄信的邮资,并帮小丽正确贴邮票。 合作交流,探索合理支付方式 1.探究邮票组合方式 (1)出示规定: 为了加快邮件的检索速度,邮局对信函的邮票张数有一些规定: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贴3枚邮票;不超过400克的邮票,最多可贴4枚邮票。 (2)任务一: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要求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思考:“最多贴3枚”代表什么意思? 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尝试想出不同的组合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预设: 追问1:这些组合出来的邮资能满足表格的所有资费吗?哪些不能满足?为什么这三种大的资费不能满足? 追问2: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2.设计邮票面值 任务二:邮政部门规定,为方便机器检信,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枚邮票。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 400克的信函资费,除了 80 分与 1.2 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预设:把 100 克内资费表拓展至 400 克内,再按100克内资费的方法解决。 质量/克101~200201~300301~400本埠5.206.407.60外埠8.0010.0012.00
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我们研究的信函的收费方式,在我们数学上也叫做分段收费。邮票里也藏着分段收费的数学问题呢! 引导: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段收费分例子吗? 预设:出租车收费、家庭用电收费、停车场收费、快递收费…… 整理回顾,深化分段思想 回顾: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延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其实是分段收费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分段收费的例子,请你找一找并设计一道分段收费的题目,考考你的同桌。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