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数与形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能借助”形“来直观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2.通过数形结合分析思考问题,从圆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3.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间题中的作用,培养热爱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和数列的对应关系,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解释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愿意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内容,黄老师已经把它写在黑板上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读题之后,我想你们一定心生疑惑,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师:同学们,请看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数与形,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预设:1、什么是数,什么是形?3、数与形有什么关系?4、数与形有什么作用?(记录下来,打问号)。 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什么是数,什么是形,数与形有什么关系?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 同学们看屏幕?同学们,你看,这些都是我们 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吗?什么是数与形?形是什么——图形,数是什么——算式,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这就是数与形的作用。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与形。 看完这个视频,你是不是对数与形有了一个了解了,那这些问题我们解决了吗?那我把问号擦掉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数与形。接下来老师出个难题来考考你,请问1+3+5+7等于几? 请说明你的理由 这个算式我们能不能也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一个正方形代表1,请你根据加法算式的意思,有序地摆一摆,得出结果。 4人小组借助学具,试一试,摆一摆。 学生反馈,得到4平方。 指导学生3在哪里?1在哪里? 学生介绍,生听加3在哪里?加5在哪里? 学生介绍完后 谁听懂了? 生再来介绍。 师:同学们,摆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正方形 师: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4×4也就是4的平方。 刚才你摆对了吗?没摆对的小组跟着刚才的同学在摆一摆,摆对的那组也可以换个人来摆一摆。 刚才这个题大家都掌握得很好了,老师再来出一题,1+3+5+7+9,现在这幅图我该怎么摆呢?想一想。老师这里有9个小正方形,谁来试一试? 同意吗? 像16,25这样的数,你知道叫什么吗?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数来表示,此时此刻在你心中有一个正方形数码?能说给大家听听说? 生:25也是一个正方形数 师:还有正方形数码? 生:6的平方 49 师:我们正方形数多不多。 师: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自己得出的这种形,选一个你喜欢的正方形数进行研究,它会和哪些加数有联系?想想,再想想。 同桌两人合作。 反馈 你们发现了什么? 加数都是奇数,这些奇数都是连续基数。 再写一个正方形数,写多少?还有更大的正方形数? 1是正方形数?(提问处和掌声) 师:一定还有重大发现。 (交流一下) 写出3+5+7=3 最后擦掉。 小结:通过数形结合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个本领来解决一些问题。 练习1.2.3 1+99,如果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如何解决? 小结:真厉害,同学们,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我们一起研究了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就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 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新的疑问要提出来让大家一起研究学习? 重点:这个问题谁听懂了?(描述) 真好!好问题!你真会思考!真会善于提问! 哎,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从2开始连续偶数的和又有什么规律呢?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研究啊? 从2开始连续偶数规律?(记录),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掌声在哪里?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研究。 这个问题黄老师在小学的时候就不会解决,现在你们这么快解决了,真厉害,把掌声送给自己。 从2开始连续偶数的和,与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有什么关系?你能从图形中看出来吗? 生:从图形看,在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图形左面加一列,就是从2开始的连续偶数之和? 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加数都增加了1。所以,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是n ,则从2开始n个连续偶数的和就是n +n。 同学们,你们知道规律吗?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你们,你们小组谈论研究一下。 你能不能在图上看出4+4 ,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有困难,我们请我们的电脑老师来帮忙。,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加数个数的平方+个数。我们再来尝试一个题目,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5平方+5看看图形对不对。加数的个数是n个呢? 同学们,数形结合是不是很奇妙啊,帮我们解决了这么难的问题,其实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对数与形进行描述。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