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分数的意义》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百分数的意义》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2《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本节课的引入选择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
2、拓展学习空间,体现教育的广泛性。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 “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课中设计的“想一想”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使数学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教育与生活与数学学习融为一体。
3、重视数学知识身后的现实意义,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出示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关注数学应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情感。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实际上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百分数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和社会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
难点:百分数意义的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在经历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经历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时,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问题,并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谈话: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体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体检中的数学问题。(出示信息窗 1情境图)
2.在体检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视力,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学校 近视人数 总人数
希望小学 36 144
光明小学 27 150
向阳小学 24 120
[设计意图]从体检中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哪个学校五年级学生视力情况好一些
预设:可以先算出每个学校五年级近视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做比较。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先想一想,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我们再来一起展示。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预设一:转化成小数比较。
预设二:转化成分数,通分后比较。
5.哪种方法更便于统计和比较 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百分数的读写。
(1).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表示,例如: 25%,18%.20%,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
(2).百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分母不能读作“一百”。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18%读作百分之十八.20%读作百分之二十。
(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 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岀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3). 谈话: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 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 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谈话: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谈话: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4).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代替
一块木头的质量是一块铁的质量的九分之四一块铁的质量是九分之五千克。
(5).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都有分子和分母。
不同点:意义不完全相同:写法不同:分数需要化简,百分数不需要化简;分数单位和百分数单位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单位名称。
(6).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小数()小数()小数()
分数()分数()分数()
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读一读,涂一涂。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0%,美国约为33%,日本约为 67%,瑞典约为 69%.....
[设计意图] 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
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尤其注意 100%意义的理解。
火眼金睛辨对错。
①一段绳长 0.75米,就是 75%米。()
②鸡的只数是鸭的 130%。()
③啤酒的酒精度是 3.4%。 ( )
④一堆煤重 0.99吨,运走了它的 90%。()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百分数的世界,打开百分数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用学到的百分数知识说说这节课的感受。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 =99%的汗水 +1%的灵感
《百分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一、比较满意的环节例题的讲解、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比较顺利。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及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些环节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比较充足。所选素材也是孩子们比较了解感兴趣的例子。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比较有感受。表达的意愿自然更强烈些、这也正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多观察,多比较,多表达。只有有想法的孩子才愿意表达。也只有多说才能越说越好。有思维碰撞的数学课堂才是灵活的。有生气。所以在课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孩子们玩投球游戏、让大部分孩子参与到游戏中来,有投球的。有记录的、有捡球的,还有不止一个的裁判们。在玩中感受到“公平”的比较方法。这一切看起来与本课关联不大,但我认为“百分数”出现在生活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一方便比较。而为什么可以直接比较百分数得出结论呢、就是因为合理公平。所以我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百分数的定义不可忽视,设计中有完整的说百分数的意义的环节、而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时,我没有及时的给与规范的指导。在学生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规范好说法,可避免后面的学生走弯路。概念课除了理解意义外、
还是要明确定义的。只要理解意义、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一个误区、数学是一门严谨规范的学科,理解很重要,但不可丢失它的严谨性。一节概念课上下来、不仅要让孩子理解意义、还要能准确的说出定义、这才能称得上达到目标。
2.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孩子自己寻找设计中。“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是我自己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的。虽然效果不错,孩子们很感兴趣,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但这样做目的性太强。总感觉是我在牵着孩子的思维在走、没有体现孩子学习的主体性。之后的课堂中、我尝试让孩子课前自己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带来实物的带实物,不能带来实物的,组织好语言说给大家听。在这次尝试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发现比我的预期广泛的多、更多的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百分数的意义。还可以给出合理的评价。这令我十分开心。通过这次设计的改动。让我越发的相信。能让孩子说的,老师少说。能让孩子做的事情。老师不必代劳。还孩子一个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轻松了,效果自然就好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