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百分数(一)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单元 百分数(一)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题 体检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一)
教学 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并能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3.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知识间的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4.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9课时 信息窗1……………………………………………………………1课时 相关链接……………………………………………………………1课时 信息窗2……………………………………………………………2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3课时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题 百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4.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谈话: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体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体检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 2.在体检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视力,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探究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哪个学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好一些? 预设:可以先算出每个学校六年级近视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做比较。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想一想,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我们再来一起展示。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预设一:转化成小数比较 预设二:转化成分数,通分后比较。 5.哪种方法更便于统计和比较?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二)百分数的读写 1.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例如:25%,18%,20%,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2.百分数的读法 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分母不能读作“一百”。 25%读作百分之二十五,18%读作百分之十八,20%读作百分之二十。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谈话: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谈话: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板书:百分数) 谈话: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代替? (1)一块木头的质量是一块铁的质量的10057 (2)一块铁的质量是千克。1003.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都有分子和分母。 不同点:意义不完全相同;写法不同;分数需要化简, 百分数不需要化简;分数单位和百分数单位不同。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数量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带单位名称。 3.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三、练习设计,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第一题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自主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3.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说一说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百分数?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教学反思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题 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和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和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准备: 1.教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现在同学们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出示课件:百分数表示( )是( )的( ) 2.继续引导复习:一位小数表示( );两位小数表示( );三位小数表示( ); 3.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0.24=( );1.4=( ); 二、教学新知。 1.引入。 出示题目: 在一次篮球训练中,教练要求:小明完成指定个数的 113% ;小红完成指定个数的 1. 12倍。你觉得谁完成的多一点? 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将一些百分数进行比较、解决问题等,这时就要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进行转化。正如上面的题目,究竟113%大还是1.12大呢,就需要我们去学习解决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教学例1。 老师出示题目: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请同学看一下这三个小数,你觉得我们怎么样才能它化成百分数呢? (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进行汇报: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汇报后老师讲解,板书,把方法呈现出来。 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方法:小数—————————————百分数 3.教学例2 教师讲话:刚才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我相信同学也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找出来的。 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汇报方法 (3)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方法。 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方法:百分数—————————————小数 4.进行练习: 做一做: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 2.1 = 31.3% = 0.185 = 107% = 0.2634 = 59.8% = 1.41 = 69% = 学生完成后,校对答案,并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出学生得到如下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加上“%” 规律: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两位 三、练习设计。 1.判断: (1)2.45%=245 ( ) (2)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添上“%”即可。( ) (3)在37后面加上一个%,不影响原数的大小。( ) 2.选择: (1)把45.2%的百分号去掉,结果( ) A.不变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2)在63的后面添上“%”,结果 ( ) A.不变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3)把5化成百分数是( ) A. 0.05% B. 5% C. 500% (4)7000%等于( ) A. 70 B. 7000 C. 700000 四、课堂小结。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方法:小数————————————————百分数 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加上“%” 规律:小数————————————————百分数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两位
教学反思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率的实际意义。会解答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类推并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思政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情境图,阅读信息:全班24名男生,有21人体重合格。看了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观察信息窗提问题) 二、情景导课,合作探索 1.解决问题。 男生体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思考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解答。板书: 21÷24 =0.875 =87.5% 概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认识百分率。 (1)教师: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87.5%,也可以说合格率是87.5%。 板书:合格率=合格人数/总数量×100% 学生说一说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强调求合格率的解题方法。 (2)五年级三班有42人,今天到校40人。这个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学生说一说出勤率指的是什么? 出勤率就是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板书: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式解答。 板书: 40/42×100% ≈0.952×100% =95.2% 学生汇报交流,讲清解题思路,巩固解题方法。 教师强调:在求百分数应用题时,如果结果除不尽,小数后面保留三位小数,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3.在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地方会用到百分率? 在实际生活中,还经常用到百分率,比如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出油率、近视率、命中率等。你知道它们表示的意义吗? 比如:发芽率就是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练习设计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再次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自主练习第3题。 说说出油率、入学率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合格率=合格人数/总数量×100% 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21÷24×100% 40/42×100% =0.875 ≈0.952×100% =87.5% =95.2%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 第4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率的实际意义。会解答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类推并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直接引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学会了解决合格率、出勤率等知识,今天我们运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练习。 二、练习设计 本题王明的命中率列式为:60÷80×100%=0.75×100%=75% 李飞的命中率为:5075×100%≈0.667×100%=66.7% 张力的命中率为:75÷90×100%≈0.977×100%=97.7% 97.7%>75%>66.7% 答:张力的命中率最高。 此题出错最多的是计算李飞和张力的命中率时出现除不尽,这时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此题关键是求出合格的数量,算式是 (25-2)÷25×100% 此题对于学生不易理解,比较两杯含盐率,把30克盐加入200克水中,盐水的质量为30+200=230克,含盐率=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100%。所以: 甲:30÷(30+200)×100% =30÷230×100% ≈0.130×100% =13.0% 乙:20÷(150+200)×100% =20÷170×100% ≈0.118×100% =11.8% 13.0% >11.8% 答:甲含盐率高。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复习 课题 我学会了吗 第5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 师:课前老师已让大家去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同学们,你们收集到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吗?
生:收集到了。
师: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的百分数是在哪收集的吗?
生1:在食品标签上
生2:袜子的标签上
生3:……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百分数”。
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师: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学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课题“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1:百分数的有什么好处?
生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3:百分数是分数吗?它和分数有什么区别?用途是什么?
生4:…… 二、自主探索,抽象概括
1.小组讨论,体验百分数的好处。
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
有3杯糖水,请你猜一猜,哪杯糖水最甜?
第1杯:糖18克 糖水20克 第2杯:糖43克 糖水50克 第3杯:糖21克 糖水25克
先让学生猜,再通过通分比较,得出第1杯糖水最甜。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小结:“百分数”便于比较,应用广泛
2.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
这些百分数不是长度,不是价钱,不是重量,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用百分之几的形式来表示的,所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读法,写法
4. 讨论: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1)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
2.判断题。
(1)百分数50%应该约分,成为1/2。
(2)一根铁丝长57%米。
3.游戏,写百分数。
师:我们来一场比赛好吗
请大家在白纸上写出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谁写的最有创意!预备 ,开始!二十秒后。师 :停!告诉大家你写了几个百分数 是哪些 生1 :我写了5个 ,分别是 :100 %、1 %、200 %、24.8 %、0.5 %。生2 :我写的百分数最大的是100 % ,最小… ...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课题 我学会了吗 第6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现实情景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用画图法和列表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师:(出示主题图)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1: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或几种解这道题的思路,让其它的同学能很容易就理解、弄懂这道题。(学生讨论)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过程,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鸡兔各有几只? 学生汇报探究的方法和结论: 1. 画图法: 给每只动物先画上2条腿(也就是都看成鸡),这样一共用16条腿,还剩下10条腿。一次增加2条腿,一只鸡就变成了一只兔,要把10条画完,要把5只鸡变成兔。 2.列表法:(展示学生所列表格) 学生汇报:我们先假设有8只鸡这样一共就有16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 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不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老师还是觉得比较麻烦,又是画图,又是列表的,有没有更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假设法:(随学生能否出现此种情况作为机动出示) 教师引导:观察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如果8只都是鸡,则一共只有16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少10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一共多了10条腿,于是兔就有10÷2=5(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 板书:方法一:假设8只都是鸡,那么兔有: (26-8×2)÷(4-2)=5(只) 鸡有8-5=3(只) 同样如果8只都是兔,则一共只有32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多6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2条腿。一共多了6条腿,于是鸡就有6÷2=3(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 板书:方法二:假设8只都是兔,那么鸡有: (4×8-26)÷(4-2)=3(只) 兔有8-3=5(只) 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练习设计: 1.尝试解答课前提出的古代《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2.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考查 课题 第二单元 第7-8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进行及时的弥补调整。 2.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做题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做题习惯
教学准备 试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下发试卷 二、学生独立做题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型 讲评 课题 第二单元 第9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查缺补漏加深理解圆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能力。 3.通过讲评使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夯实基础,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做题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做题习惯
教学准备 试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尤其是进入级部前3%学生。 二、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讲解试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