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交集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 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交集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 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1.3.1 交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 能力与素养
理解交集的定义,掌握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的交集的方法. (1)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维恩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对交集定义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交集的定义、符号. 交集定义的概括,交集的求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集合运算的第一课时,学好这一节,对后续内容理解有很大帮助,通过具体例子引出交集概念,在交集的求解过程中理解概念并归纳总结交集的简单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会用三种方法表示集合,但逻辑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就强调通过元素认识集合。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实数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如5+2=7,4-3=1, 3×7=21.
类比这些运算,集合之间是否也可以进行运算呢?
某班第一小组8位学生的登记表:
为研究方便,用序号代表学生.例如,“1”代表学生“李瑞凯”.
女生组成的集合为M={5,6,7,8} ,
共青团员组成的集合为N={1,3,5,7,8} .
那么, 集合M 与集合N 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女生共青团员的集合S={5,7,8}中,这个集合的元素既是女生组成的集合M的元素,又是共青团员组成的集合N的元素。
【设计意图】引出新知。
(二)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一般地,对于给定的集合A与集合B,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
A∩B={x|x∈A且x∈B}.
“情境与问题”中, 集合S={5,7,8}是集合M={5,6,7,8}与集合N ={1,3,5,7,8}的交集, 即M∩N=S.
两个集合的交集可以用Venn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这两个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设计意图】归纳概念,强调符号书写规范,文氏图帮助学生数形结合思考问题,提升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三)巩固知识,典例练习
【典例1】设集合A ={2,4,6}, 集合B ={0,1,2}, 求A∩B.
分析 2是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
解 A∩B={2,4,6}∩{0,1,2}={2}.
【典例2】设集合A={(x,y)| x-y=1}, 集合B={(x,y)|x+y=5},求A∩B.
分析 集合A表示方程x-y=1的解集, 集合B表示方程x+y=5的解集.
所以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方程组 的解集.
解 解方程组, 得到 , 所以 A∩B={(3,2)}.
温馨提示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集是一组有序实数对,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也可以用描述法表示.如例2中的解集{(3,2)}的用列举法表示的,也可以用描述法表示为{(x,y)|x =2,y=2}.
(四)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巩固1】已知集合A,B,求A∩B.
(1) A={1,2},B={2,3};
(2) A={a,b},B={c,d , e , f }.
解 (1) 相同元素是2,A∩B={1,2}∩{2,3 }={2};
(2) 没有相同元素A∩B={a , b}∩{c, d , e , f }=.
【巩固2】设,,求.
分析 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两个解集的交集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五)巩固知识,典例练习
【典例3】设集合A={x| -2分析 将这两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图阴影部分即为两个集合的交集.
解 A∩B={x|-2(六)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巩固3】设,,求.
分析 这两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并且无法列举出集合的元素.我们知道,这两个集合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解 .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七)巩固练习,提升素养
1.设集合A={2,3,4}, 集合B={0,1,2}. 求A∩B.
2.设集合A={(x,y)|x-2y=1}, 集合B={(x,y)|x+2y=3}, 求A∩B.
3.设集合A ={x |x>-1}, 集合A ={x |x≤-2}, 求A∩B.
(八)课堂小结,反思感悟
1.知识总结:
由交集的定义可以推知, 对于任何集合A、B, 有
(1) A∩B= B∩A ;
(2) A∩A=A ;
(3) A∩ = ∩A= ;
(4) A∩B A, A∩B B.
2.自我反思: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3)你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注意或提升的地方有哪些?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
通过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程度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一)作业布置,继续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3.1;
(2)书面作业: P27习题1.3的1,2,3,4的交集部分;
(十二)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