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 能力与素养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函数问题(一次函数、分段函数、二次函数),提高学生对于这三种函数的应用的意识. (1)通过函数的实际应用,培养计算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学习重难点重点 难点简单函数模型的应用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的最值问题.教材分析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函数的应用,目的就是利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函数的应用,对学生完善函数的思想、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情分析中等职业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兴趣较差, 思维不够活跃,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教学工具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情境与问题 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函数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实际问题一旦被认定为函数关系,就可以通过研究这个函数的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设计意图】点明数学建模的意义(二)调动思维,探究新知一次函数模型要给一个水箱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已知水箱的容积为160 ,注水前水箱里有水20 ,当注水30min后,水箱有80 水,若水量是注水时间的一次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解 根据题意,水量是注水时间的一次函数,设解析式为.因为时,;时,,代入解析式得又因为≤160,即≤160,得≤70.所以水量与进水时间的函数为.分段函数模型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条条高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快捷方式之一.开通某条高铁线路前,需要进行安全、平稳测试.如图所示是某高速列车一次测试中从静止到行驶再到停车的示意图,其中是车速,是行车时间.试写出车速与行车时间的函数解析式.分析 这是一个涉及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不同的时间段,列车行驶的速度不同,需要根据时间进行分段讨论.解 由题意知:的取值范围为0≤≤120.在0≤≤5,5<<110,110≤≤120三个区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当0≤≤5时,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线段,令,因点(5,300)在线段上,所以有, 得,因此.当5<x<110时,图像是一条平行于轴的线段,因此.当110≤≤120时,图像是过点(110,300)和点(120,0)的一条线段,设,得解得.因此.故该列车车速与行车时间之间的的函数解析式为某考生计划步行前往考场,出发0.5 h走了2km ,估计步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他改乘出租车又经过0.25h提前赶到了考场,设出租车的平均速度为30 km/h.(1)写出考生经过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2)作出函数图像;(3)求考生出行0.6 h时所经过的路程.解 (1)考生步行的速度为(km/h)故步行时的路程为.改乘出租车后为.故考生经过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为(2)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与函数()的图像.(3)由于,故考生出行0.6 h所经过的路程为(km).说明 因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应将不同取值范围的图像作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链接软件二次函数模型现有12长的钢材,要制作一个矩形窗框(如图所示).(1)求窗框所围成的面积 与窗框宽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当窗框宽为何值时,窗框所围成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分析 这是一个有关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矩形面积公式可得所求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模型可求得窗框所围成的最大面积.解 (1)设窗框的宽为,由题意知,钢材总长为12,则窗框的长为.窗框所围成的面积与窗框的宽的解析式为(2)在二次函数中,,所以.故当窗框宽为3时,窗框所围成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9.探究与发现试画出一次函数模型和二次函数模型例题中的函数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什么特点?温馨提示当应用函数模型求解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函数的定义域,特别是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时,要考虑自变量是否有取整的需要.【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进入一次函数、分段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的研究.初步建立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分析、数学与建模等核心素养.(三)巩固练习,提升素养1.海拔高度每上升,气温就会下降.已知某地地面气温为,设高出地面处的气温为,请写出气温与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假设与是一次函数关系).2.某市出租车车费标准如下:以内(含)收费8元;超过的部分每千米收费1.6元.(1)写出应收费(元)出租车行驶路程之间的关系式.(2)小亮乘车行驶4,应付多少元?(3)小波下车时付车费16元,那么小波乘出租车行驶了多远?【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九)课堂小结,反思感悟1.知识总结:2.自我反思:(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3)你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注意或提升的地方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十)作业布置,继续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3.4;(2)书面作业: P113习题3.4的1,2,3,4,5.(十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