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弧度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 能力与素养⑴ 理解弧度制的概念; ⑵ 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 (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学习重难点重点 难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1弧度角的定义的理解.教材分析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并且上节课学了任意角的概念,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单位转换方法,并能体会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本节课作为三角函数的第二课时,该课的知识还是后继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还起着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角度制度量角的大小,还学习了角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角度值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弧度制打下基础,作为高一的学生,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数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数学素养,这对学习很有帮助.教学工具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情境与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些量可以用不同的单位进行度量.如,度量温度可以用℃ (摄氏温度) 、 F (华氏温度) 、 K (热力学温度)等不同单位.开尔文温度:T=t+273.15K 摄氏温度:t=T-273.15℃ 华氏温度:F=(9/5)t+32在义务教育阶段, 用角度制来度量角.即把一个周角 360等分, 每一份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就是1°的角.用角度制度量角用的是六十进制, 而日常的运算多数是十进制, 能否建立一种十进制的度量体系来度量角呢?在半径分别为1cm、2cm、5cm的圆中, 圆周角所对的弧长与半径之比分别为多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二)调动思维,探究新知显然,半径分别为1cm、2cm、5cm的圆中, 周长为2πcm,周长为4πcm,周长为10πcm,可见,在不同半径的圆中, 同一度数角的弧长与其半径之比是相等的.在半径为r的圆中,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与半径之比为, 因此 x°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l 与半径之比为. 即 x°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与半径之比仅与角的大小 x 有关. 因此,可以用弧长和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这个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值.规定,弧长等于半径(即) 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记作“1rad” (读作“1 弧度”) .以“弧度”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称为弧度制 .同时规定,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半径为r的圆中, 长度为l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α, 那么. ,其中,角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因为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是2πr,所以周角的弧度数是,故有360°=2π rad 或 180°=π rad.由此可得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参与概念形成,感觉知识形成乐趣.温馨提示用弧度制表示角时,可以省略单位“rad”.如“2rad”可以写成“2”.但是,在用角度制表示角时,不能省略单位“°”.(三)巩固知识,典例练习【典例1】把 100°转换为弧度.解 100°=( 100°)【典例2】 把转化成角度..解【典例3】扇形的圆心角为α(0<α<2π) ,半径为r,弧长为l,扇形面积为S,求证:(1) l=αr ; (2)证明 (1)因为,而0<α<2π,所以,即l=αr(2)因为圆心角为1 rad的扇形面积为所以圆心角为α的扇形面积为【典例4】 利用科学型计算器进行角度与弧度的转换:(1)把67°30′转换为弧度(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2)把3.14rad转换为角度(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分析 利用科学型计算器进行角度与弧度的转换时,应先确定角的度量单位.设置角的度量单位为“度”或“弧度”的方法是:依次按键:SHIFT→MODE SETUP→3(角度制模式)或4(弧度制模式).(1)第一步:将科学型计算器设为弧度制模式:第二步:输入67°30′,并把它转换为弧度:结果显示1.178097245.因此, 67°30′≈1.18rad.(2)第一步:将科学型计算器设为角度制模式:第二步:输入3.14rad,并把它转换为角度:结果显示179.9087477.因此, 3.14 rad≈179.91°.温馨提示一些特殊角的角度值和弧度值的对应关系: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0 π 2π【设计意图】巩固角度与弧度转化常用方法,以证明题方式给出弧度制下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四)巩固练习,提升素养【巩固1】把下列各角度换算为弧度(精确到0.001):⑴ 15°; ⑵ 8°30′; ⑶ 100°.分析 角度制换算为弧度制利用公式1°=.解 ⑴ ;⑵ ;⑶ .【巩固2】把下列各弧度换算为角度(精确到1′):⑴ ; ⑵ 2.1; ⑶ 3.5.分析 弧度制换算角度制利用公式.解 ⑴⑵ ;⑶ 3.5.【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五)巩固练习,提升素养1.把下列角度转换为弧度.(1)22°; (2) 210°; (3) 1200°.2.把下弧度转换为角度.3.经过4h,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各转了多少度,转换为弧度是多少?4.用弧度制表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5.已知一个扇形的半径为10 cm,圆心角为1.2rad,求该扇形的弧长和面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六)课堂小结,反思感悟1.知识总结:2.自我反思:(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3)你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注意或提升的地方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能力(七)作业布置,继续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4.2;(2)书面作业: P137习题4.2的1,2,3,4.(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